1. 模具什么情况下做出枕位,什么情况下做成滑块
首先你要来解什么是枕位-----型腔凸出分模面的封胶部分;
一般在分模过程中还有擦穿位。擦穿位-----前后模垂直方向(通常有3-5出模角度)相插的部分。擦穿位是PL位跳级时出现的,为更好地封胶,所以要横向拉出来。直切下去的是插穿,易磨损。模具分型的一大原则是:能碰穿的绝不用插穿-也叫做能靠破不插破。
接下来什么情况下要跑滑块,当分模时产品上有死角不能脱模,这时候我们就要跑滑块。
滑块又分:
公模(内外)滑块﹐母模(内外)滑块﹐爆炸滑块﹔倾斜滑块
2. 注塑模具滑块的一些问题 望高手指点下
你的问题:
1、滑块在模具中能将产品顶出好像没有。a、斜销、顶块有顶出作用;b、滑块上有出顶针和斜销的,不知道你要问的是那种。
2、一般注塑模滑块的材料不用热处理;但斜销是要热处理的,材料一般SKD61热处理后的硬度是48°-52°洛氏硬度
3、滑块是一种滑动配合,单边间隙为0.01-0.015mm
3. 模具使用和保护时的注意事项
怎样保养与维护注塑模具
模具的作用与组成
模具作为注塑工厂的最为主要生产工具,它决定了产品的形状,规格,尺寸,外观光洁度。模具的材料为钢材,一般由前模/后模组成。
模具的保护
由于模具具有专一性精密性易损性等特性因此进行模具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总体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锈:防止注塑机模具有漏水/冷凝水/雨淋/手印等而造成的生锈现象。
2.防撞:防止模具因顶针有断裂、未回退到位而造成的模具撞坏的现象。
3.除刺:防止模具因布抹/料冲/手抹/水口钳碰/刀碰而造成的模具毛刺。
4.缺件:防止模具因缺少拉杆/垫圈等零件而造成模具使用过程中的损坏。
5.防压:防止模具因仍残留有产品而锁模而造成的模具压伤。
6.欠压:防止模具因低压保护压力过大造成的伤害。
其中因顶针有断裂、顶针未回退到位、模具残留有产品、缺少辅件造成的模具损坏的比例较高,且因发生较为频繁,因此85%以上的模具损伤都是因此原因造成的,而模具的维修费用一般较高,因此怎么样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注塑行业的利益。
为了防止模具损坏造成的生产延误,以及高昂的维修费用,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节省人工资源,视觉龙科技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改进,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开发出了一款产品,称为“模具保护器”。
模具维修注意事项:
1.拆卸模具时,避免碰伤和淋水,移动要平稳。
2.喷热模,再喷少量脱模剂
3.要对模具进行全面检查并且进行防锈处理:小心抹干型腔,型芯,顶出机构和行位等部位的水分与杂物,并喷洒模具防锈剂和涂抹黄油。模具的保养模具在连续工作过程中,因运动过程中容易造成零部件的磨损,润滑剂变质,漏水,塑胶料的压伤等问题,需要进行模具保养。
模具日常保养一般包含以下方面:
1.定期除锈(外观,PL面,模腔,型芯等)
2.定期重新加润滑剂(顶出机构,行位等)
3.定期更换易磨损件(拉杆,螺栓等)
4.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模具的下模保养需由专业维修人员将模具拆下后,对模具的模腔,顶针等进行专业的测试保护。
4. 在模具设计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有“工业之母”之称。在工业生产中用着重要的地位,在模具设计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有:
1、斜梢距模具中心应取整。
2、支撑柱(SP)的摆放与脚垫间距应量保持相等,使其模具保持平衡。
3、KO孔随注口衬套的偏心而偏心,且注口衬套的最大倾斜角度不得大于15°。
4、对于二片半模,上固定板与母模板之间的分模行程要用机构加以控制,LP在公模板上必需要有注导衬套,一般还需要有LK开闭器。
5、处理内侧倒钩的方法一般可用斜梢,内侧滑块,剥脱板(顶出中板),顶出梢应尽量避免在滑块底下,以免发生碰撞或干涉。
6、一般模仁超出成品轮廓20--30mm,且距模具中心应取整,模板距模仁边框20--30mm,若有滑块应考卢将模板加大,特别注意避免和回位梢干涉。
7、一般平板成品不宜中间进胶,以防弯曲变形。一仍般情况下STP在RP正下方。当模座较大时,STP的间隔为150--200mm。锁上下顶出板的螺丝间隔为150--200mm
8、当有顶针在滑块下方或斜梢有靠破时,上下顶出板要装有强制回位机构。成品拔模斜度以减胶为基准。设计水路时,尽量不要采用水管直接接入模仁,而改用模进水管用ORING联接模仁。尽量将其直径取大并布置在成品的正投影面积下方。冷却水路三原则﹕A.快速冷却,B.均匀模温,C.加工方便
5. 模具安装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在冲床上安装模具也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
注意事项:
一、安装前首先应确认模具刃口锋利,凹模刃口上没有崩口,凸模没有缺角。如果有崩口或缺角,请首先刃磨刀口。
二、合模前应在上、下模之间垫入一张硅钢片,防止由于搬运过程碰伤刀口。
三、 在模具装上冲床前,要用油石把底面和上面的毛刺磨掉,用布条将垃圾清理干净。如果模具上下平面上有毛刺或垃圾,将引起冲片毛刺超差。
四、调整滑块行程至合适位置压紧上模,必须保证模柄或模架上平面于滑块的底面紧密贴合,下模压板螺钉轻轻压紧。然后,向上调整滑块,取出中间的硅钢片。松开下模压板螺钉,向下调整滑块,直至凸模进入凹模3~4mm,压紧下模压板螺钉。新模具冲片时凸模必须进入凹模3~4mm,否则,要出现凸模崩口或凹模涨裂。
五、升起滑块至上死点位置,调整冲床打杆止退螺钉,至松紧适宜,然后空转几次,观察模具及冲床各机构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6. 模具设计需要注意哪些
模具设计需要注意哪些
中国的模具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模具生产水平有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那么模具设计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这块。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 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 具体结构方案
① 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② 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三、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1. 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
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 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 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 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6. 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7. 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8. 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四、绘制模具图
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五、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六、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
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七、绘制全部零件图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4. 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八、校对、审图、描图、送晒
A. 自我校对的内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与塑件图纸的关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塑件图纸的要求。
2. 塑料制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动、缩孔、熔接痕、裂口、脱模斜度等是否影响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图案设计有无不足、加工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用是否正确。
3. 成型设备方面
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够不够?模具的安装、塑料制件的南芯、脱模有无问题、注射机的喷嘴与哓口套是否正确地接触。
4. 模具结构方面
1)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会不会发生溢料,开模后是否能保证塑料制件留在有顶出装置的模具一边。
2)脱模方式是否正确、推广杆、推管的大小、位置、数量是否合适、推板会不会被型芯卡住、会不会造成擦伤成型零件。
3)模具温度调节方面。加热器的功率、数量、冷却介质的流动线路位置、大小、数量是否合适。
4)处理塑料制件制侧凹的方法、脱侧凹的机构是否恰当,例如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滑块与推杆是否相互干扰。
5)注、排气系统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
5. 设计图纸
1) 装配图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当,表示得是否清楚,有无遗漏。
2) 零件图上的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零件内制还是外购的,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零件配合处理精度、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处的修正加工及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标记、叙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数字应正确无误,不要使生产者换算。
4) 检查全部零件图及总装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画法是否符合制图国标,有无遗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等是否有利于加工。?
7. 复算辅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 专业校对原则上按设计者自我校对项目进行,但是要侧重于结构原理、工艺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描图时要先消化图形,按国标要求描绘,填写全部尺寸及技术要求。描后自校并且签字。
C. 把描好的底图交设计者校对签字,习惯做法是由工具制造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审查、会签、检查制造工艺性。
D. 编写制造工艺卡片:由工具制造单位技术人员编写制造工艺卡片,并且为加工制造做好准备。在模具零件的制造过程中要加强检验,把检验的重点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组装完成后由检验员根据模具检验表进行检验,主要的是检验模具零件的性能情况是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俚语模具的制造质量。
九、试模及修模
虽然是在选定成型材料、成型设备时在预想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模具设计,但是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须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后进行试模试验,看成型的制件质量如何。发现总是以后进行排除错误性的修模。
塑件出现不良现象的种类居多,原因也很复杂,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艺条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应当根据塑件出现的不良现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后提出补救方法。因为成型条件容易改变,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变更成型条件,当变更成型条件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修理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