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正确改装爱车轮毂轮胎
很多小伙伴对轮圈和 轮胎 的改装不太重视,这是非常错误的。我认为轮子是汽车的脚。每辆车只有这四个轮子与地面接触。基本上汽车所有的动力都需要通过车轮来传递,汽车的安全性也是靠这四个车轮来维持的。然后,汽车编辑会耐心简单地向小伙伴们介绍如何改装汽车的车轮轮胎。
style = " text-align:center;">
如果要改装(升级)轮胎,首先需要了解轮胎轮辋的型号。大部分汽车轮胎都会做标记,比如富康的轮胎是165/70R14。第一个数字165表示轮胎宽度为165毫米,第二个数字70表示轮胎断面高度与轮胎宽度之比为70%,即轮胎宽度为165毫米时,轮胎断面高度为165倍;70%=115.5mm,最后一位数字R14代表14英寸轮圈的直径,富康汽车等轮圈类型为146.5J,14代表14英寸轮圈的直径,6.5J代表6.5英寸的宽度,凹槽形状为J型。
因此,一旦模型已知,就可以通过计算尺寸来升级轮胎轮辋。
英文字母HK代表允许速度码,其中H代表限速,R代表轮胎类型,最后14代表14英寸轮辋直径。要注意改装大脚。在了解了轮胎的基本标签规格后,如果要选择更换轮胎,有一套相互交换的轮胎可以遵循。需要注意的是,更换轮胎时轮胎的直径高度不能超过20毫米,加大的轮胎尺寸只能在允许范围内更换。计算方法为:(轮胎高度&倍;2)+轮胎直径(mm)=轮辋直径高度,再以185/65HR14轮胎组为例(120.22)+355.6=596mm,因此185/65HR14车轮组的直径高度为596mm。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知道在轮胎高度的限制下,可以使用直径高度为609.2的195/。然后可以使用直径高度为615毫米的195/60R15轮胎。由于两组车轮的直径高度之差在更换后基本在20毫米的允许更换范围内,因此可以相互更换,读者可以自行转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原厂附送的轮胎尺寸是出于成本考虑还是代表尺寸足够。答案肯定是各占一半。所以在动力没有提升的前提下,改装应该是同尺寸方向,但是有些大马力的车输出轮比较大,原厂并没有为他们的大马力输出增加轮胎尺寸。这时可以考虑改装尺寸更大的输出轮。另外,你知道吗?原厂自己也考虑过底盘能承受的轮胎轮辋匹配。我觉得如果不是对底盘压力太大,换上同样尺寸高档次点的轮胎会有很多积极的好处。而且轮胎的定时更换位置可以通过其均衡的磨损来增加使用寿命,而更换方式可以在同一侧来回切换,切换时间和你换机油的时间差不多。你换机油了吗?去调整轮胎!
而轮辋和轮胎的更新换代是汽车改装的基础工程之一。无论是喜欢升级动力的朋友,还是喜欢提升操控性的朋友,基本上都应该对汽车的轮胎和轮圈进行升级。因为轮胎和轮圈的改装不仅是体现小伙伴个性最直接的方式,也只有提高轮圈和轮胎的规格,才能有效增加轮胎的抓地力,避免轮胎打滑失控的现象(当然喜欢玩甩尾和侧滑的朋友就另当别论了)。
除了损坏,大多数小伙伴更换轮圈最关键的目的是追求外观的多样化变化或满足特殊功能需求。如果纯粹是为了追求外观的变化,大部分人除了原有尺寸的轮圈之外,基本都会选择放大的轮圈。因为更大的轮圈在视觉上更美观,同时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稳定性,一举两得。但是在更换大轮圈时需要注意相应的换算方法。只有转换好了才能选对轮胎,否则会造成车速表显示错误。
另一种更换方式是追求轮圈的轻量化,以减轻汽车本身的悬架重量,可以有效提高汽车转向、悬架、制动部件的反应速度,大幅提升操控性。但由于轻量化轮圈本身用料严格,制造工艺水平很高,成本会比大部分轮圈高,价格也会相当昂贵。而且轻量化设计会切断轮圈多余的部分,所以外观设计会比较单调。大部分有竞争倾向的车型基本都会选择轮圈轻量化改装。
要了解轮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轮圈的制造工艺。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轮圈可以包括铁轮圈和铝合金轮圈,因为铁轮圈已经是日薄西山的产品了,所以我们重点关注铝合金轮圈。铝合金轮辋的制造方法经常遇到,包括锻造、熔汤锻造、低压铸造、熔汤铸造、倾斜铸造和重力铸造。其中,锻造是刚性最大、最轻的。锻造是将整块铝锭通过重量超过1000吨的模具一次挤压成型(制造压力可达1.6倍;07 N/cm2,而铸件的密度只有2.2 kg/cm3),这样会使轮辋的整体密度平均化,同时提高材料强度并减轻重量。以15寸铝合金轮圈为例。专业轮辋厂家生产的产品重量可调节至3.6~3.8 kg,比其他制造方法轻了一半以上,但制造成本却比铸件高4~5倍,价格惊人。至于低压铸造,是一种折中的方式。制造工艺是将铝等金属合金在高温下熔化成液态,然后注入模具中成型。这样既能达到高强度、轻重量的目的,又能调整制造成本。是目前大多数改装轮圈的主流制造工艺。
在选择需要更换的铝合金轮圈时,除了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外,还需要注意铝圈的形状与散热效率的关系。轮圈的形状决定了刹车系统的散热效率,因此选择合理的轮圈形状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们帮助朋友分析市场上经常遇到的轮圈类型与散热的关系。
1.传统的多爪式采用传统的薄带五爪或六爪式设计,是经典的观感风格,这种设计对于制动系统的散热效率很有帮助。至于1.3爪或4爪轮圈,虽然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散热,但由于国内支撑辐条太少,路况不佳,其抗扭和抗冲击的能力和强度令人担忧。
2.径向线型采用多辐式,甚至是分支式的设计,给人的感觉非常运动,其均衡对称的雕刻空距离对散热很有帮助。
3.多大面积的包覆辐条有豪华高档的感觉,但对散热功能没有影响,有些会因为形状的连接而产生聚热的效果。
换了铝圈后,一切都不太好,但你需要做好测试后才能不用担心使用。有必要开始测试轮架是否会研磨制动缸、减振或悬架系统部件。此外,增加轮辋尺寸也很重要,胎圈不应从前翼子板突出,以免行驶或转弯时轮胎与翼子板发生摩擦,可能会损坏轮胎,甚至造成爆胎等危险事故。其次,运动一段时间后,要定期检查平衡铅块和螺母是否被抬起或落下。另外,胎壁有无异常膨胀?一般这种现象是轮胎壁的钢丝断裂造成的,这里受到了猛烈的撞击。当然这个位置的轮圈圆度也会受到影响。这是检测轮辋是否变形的直接方法。如果轮辋有裂纹,即使补焊做得好,强度也会大大降低,只需要一次次碰撞,随时会一次次断裂,为了安全驾驶还是更换为好。
在谈完轮圈之后,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轮胎。和轮胎轮辋密不可分。只有全面合理的升级,才能达到理想的改装效果。轮胎升级有两个原则:
第一,周长不变。
对于轮圈来说,最重要的是先确定原轮胎的规格。换不同规格的轮胎会影响时间表的准确性,性能症状可能并不完美。每个轮胎基本上都有它的规格型号。在不考虑轮胎品牌、型号、性能的情况下,至少要先确认原轮胎的规格。轮胎周长的大小基本上和仪器的精度有关系,所以无论是保持原来的规格还是更换更宽的轮胎,基本上都要保持轮胎周长不变或者尽量少换。计算周长的方法是用圆周率乘以圆的直径。换句话说,唯一会影响轮胎周长大小的变量是轮胎直径。
轮胎的直径应该如何计算?很简单,那就是& ldquo轮辋直径+轮胎宽度x平坦度比x2 & rdquo,以国产车最常遇到的轮胎尺寸185/65R14为例:
14英寸(轮辋直径)x25.4+185毫米(轮胎宽度)x0.65(扁平率)x2 = 355.6
Mm +240.5 mm = 596.1 mm,这是轮胎直径(14x25.4是将英寸转换为毫米的单位)。
如果不更换类似规格的轮胎,而是需要加宽放大轮胎,那么可以用上面的公式来计算,只要轮胎的直径误差在2%以内,基本上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此外,还必须考虑轮胎的宽度。如果不在乎性能和视觉效果,只想省油,可以换窄胎。绝大多数消费者基本都会加宽轮胎,这样会提高视觉效果、轮胎抓地力(摩擦系数)和胎壁变形。尽管油耗和道路噪音相应增加,但相比更换后抓地力和稳定性的提升,这样的牺牲还是值得的。
二、驾驶模式和驾驶环境
当规格确定后,那么你需要考虑你的实际驾驶情况。
如果你开车只是为了日常运输,或者经常是为了长途驾驶,那么轮胎的舒适性和静音性是必须要注意的重点。以舒适为导向的轮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类轮胎的扁平比不算太低(至少在0.55以上),花纹相当精细(主要是对称或非单向胎面花纹),胎壁相对较软。
如果你喜欢开快车,经常高速转弯,起步很快,突然刹车,那么轮胎性能的关键就在于此时你必须牺牲一点驾驶舒适性和轮胎耐磨性(主要是单向胎面)。当然,高性能轮胎的价格会相对较高。
如果您位于潮湿多雨的地区,轮胎的排水将尤为重要。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您选择一组湿轮胎或湿轮胎。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常年有雪,最好选择抗雪轮胎,以增加接触面积或提高抓地力。
Ⅱ 汽车冲压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内容
冲压工艺是通过模具对毛坯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工件的方法。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进行冲压的重要技术准备流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应结合设备、人员等实际情况,从零件的质量、效率、强度、环境的保护以及安全性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和设计出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下面简单介绍下汽车冲压模具设计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汽车冲压工艺设计
(1)零件及其冲压工艺性分析
根据冲压件设计图纸,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原材料尺寸规格和力学性能,并结合可供选用的冲压设备规格以及模具制造条件、冲压批量等因素,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占用设备数量少、模具结构简单而寿命高、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
(2)确定工艺方案
主要工艺参数计算在冲压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特点与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内容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等。
(3)确定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指制定工艺方案所依据的数据,如各种成形系数(拉深系数、胀形系数等)、零件展开尺寸以及冲裁力、成形力、零件排样的材料利用率、冲裁压力中心、工件面积、弯曲或拉深成形力、复杂零件坯料展开尺寸等。
(4)选择冲压设备
根据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和各种冲压设备的力能特点,考虑冲压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及模具闭合高度和轮廓尺寸的大小等主要因素,结合现有设备情况来合理选定设备类型和吨位。常用冲压设备有曲柄压力机、液压机等。
二、冲压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包括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与设计、模具结构参数计算、模具图绘制等内容。
(1)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与设计
根据拟定的工艺方案,考虑冲压件的形状特点、零件尺寸大小、精度要求、批量、模具条件、操作方便与安全的要求等选定与设计冲模结构形式。
(2)模具结构参数计算
确定模具结构形式后,需计算或校核模具结构上的有关参数,如模具部分(凸、凹模等)的几何尺寸、模具零件的强度与刚度、模具运动部件的运动参数、模具与设备之间的安装尺寸,选用和核算弹性元件等。
(3)绘制模具图
模具图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结果的最终体现,一套完整的模具图应该包括模具和使用模具的完备信息。模具图由总装图和非标准件的零件图组成。
三、冲压材料的基本要求
冲压所用的材料不仅要满足设计的技术要求,还应当满足冲压工艺的要求和冲压后续工艺要求。
(1)对冲压成形性能的要求
为了有利于冲压变形和制件质量的提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屈强比小、板厚方向性系数大、板平面方向性系数小、材料的屈服强度与弹性模量的比值小。对于分离工序并不需要材料有很好的塑性,塑性越好的材料越不易分离。
(2)对材料厚度公差的要求
材料的厚度公差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因为一定的模具间隙适用于一定厚度的材料材料厚度公差太大,不仅直接影响制件的质量,还可能导致模具和冲床的损坏。
四、精密冲压油的选用
冲压油在冲压工艺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冷却性能和极压抗磨性能对于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精度的提升有了质的飞跃。根据工件材质的不同,冲压油在选用时性能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1)硅钢板冲压油的选用
硅钢板是比较容易冲切的材料,一般为了工件成品的易清洗性,在防止冲切毛刺产生的前提下会选用低粘度的冲压油。
(2)碳钢板冲压油的选用
碳钢板在选用冲压油时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拉伸油的粘度。根据难易和给拉伸油方法及脱脂条件来决定较佳粘度。
(3)镀锌钢板冲压油的选用
因为和氯系添加剂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镀锌钢板在选用冲压油时应注意氯型冲压油可能发生白锈的问题,而使用硫型冲压油可以避免生锈问题,但冲压后应尽早脱脂。
(4)不锈钢板冲压油的选用
不锈钢是容易产生硬化的材料,要求使用油膜强度高、抗烧结性好的拉伸油。一般使用含有硫氯复合型添加剂的冲压油,在保证极压加工性能的同时,避免工件出现毛刺、破裂等问题。
Ⅲ 汽车冲压模具成本怎么解决
汽车冲压模具成本怎么解决?在车间上,工作量大,工作效率差;在汽车冲压模具中,工作量是最大的,因为汽车冲压模具是一个工具,是汽车冲压模具的一部分老凳,而汽车冲压模具的工作效率是由冲压模具自身的基本条件决定的,所以不同的生产公司对冲压模具的工作效率会有一定的差异。汽车冲压模具的成本问题,目前很多公司对冲压模具成本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制作汽车冲压模具之前,公司可以做一个数量比较小的产品,一个产品的成本越低,成本越严谨,汽车冲压模具的成本就闹念越高。在汽车冲压模具的成本价格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液含困行分别进行,新妹子的成本约为0.5.0~0.5。)在汽车冲压模具的成本计。公司标准冲压模具成本计算公司标准。
Ⅳ 冷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1 前言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
(1) 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
(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
(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上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
(4)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因而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俗称冲裁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上述两类工序,按基本变形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四种基本工序,每种基本工序还包含有多种单一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小时,若用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的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复合-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
复合冲压——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的同一工位上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法式。
级进冲压——在压力机上的一次工作行程中,按照一定的顺序在同一模具的不同工位上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一工序的一种组合方式。
复合-级进——在一副冲模上包含复合和级进两种方式的组合工序。
冲模的结构类型也很多。通常按工序性质可分为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和成形模等;按工序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和级进模等。但不论何种类型的冲模,都可看成是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
组成,上模被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或垫板上,是冲模的固定部分。工作时,坯料在下模面上通过定位零件定位,压力机滑块带动上模下压,在模具工作零件(即凸模、凹模)的作用下坯料便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与尺寸的冲件。上模回升时,模具的卸料与出件装置将冲件或废料从凸、凹模上卸下或推、顶出来,以便进行下一次冲压循环。
此设计针对所给的零件进行了一套冷冲压模具的设计,其中设计内容为分析零件的冲裁工艺性(材料、工件结构形状、尺寸精度),拟定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排样,裁板,计算冲压工序压力,选用压力机及确定压力中心,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编制,压力机的校核。
冲裁模设计题目
如图1所示零件:垫扳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08F t=2mm
设计该零件的冲压工艺与模具
2 零件的工艺分析
2.1 结构与尺寸
该零件结构简单,形状对称。
硬钢材料被自由凸模冲圆形孔,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8,可知该工件冲孔的最小尺寸为1.3t,该工件的孔径为:Φ6>1.3t=1.3×2=2.6。
由于该冲裁件的冲孔边缘与工件的外形的边缘不平行,故最小孔边距不应小于材料厚度t,该工件的空边距(20)>t=2,(10)>t=2,均适宜于冲裁加工。
2.2 精度
零件内、外形尺寸均未标注公差,属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经查表得,各尺寸公差分别为:
零件外形:58 , 38 , 30 , 16 , 8
零件内形:6
孔心距:18±0.215,
利用普通冲裁方式可以达到零件图样要求。
2.3 材料
08F,属于碳素结构钢,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附表1可知抗剪强度τ=260MPa,断后伸长率=32%。此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较高的弹性,其冲裁加工性能好。
根据以上分析,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可以进行冲裁加工。
3 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工艺方案:
(a)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b)采用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c)用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a)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主要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采用复合冲裁时,冲出的零件精度和平直度好,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通过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和排样方案可以达到较好的零件质量。
根据以上分析,该零件采用复合冲裁工艺方案。
4 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
4.1 模具类型
根据零件的冲裁工艺方案,采用复合冲裁模。复合模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存在有双重作用的结构零件——凸凹模,凸凹模装在下模称为倒装式复合模。采用倒装式复合模省去了顶出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因此采用倒装式复合冲裁模。
4.2 操作与定位方式
虽然零件的生产批量较大,但合理安排生产,可用手工送料方式能够达到批量要求,且能降低模具成本,因此采用手工送料方式。考虑到零件尺寸大小,材料厚度,为了便于操作和保证零件的精度,宜采用导料板导向,固定挡料销挡料,并与导正销配合使用以保证送料位置的准确性,进而保证零件精度。为了保证首件冲裁的正确定距,采用始用挡料销,采用使用挡料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
4.3 卸料与出件方式
采用弹性卸料的方式卸料,弹性卸料装配依靠橡皮的弹力来卸料,卸料力不大,但冲压时可兼起压料作用,可以保证冲裁件表面的平面度。为了方便操作,提高零件生产率,冲件和废料采用由凸模直接从凹模洞口推下的下出件方式。
4.4 模架类型及精度
考虑到送料与操作的方便性,模架采用后侧式导柱的模架,用导柱导套导向。由于零件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但冲裁间隙较小,因此采用I级模架精度。
4.5 凸模设计
凸模的结构形式与固定方法:
落料凸模刃口部分为非圆形,为便于凸模与固定板的加工,可设计成固定台阶式,中间台阶和凸模固定板以H7/m6过渡配合,凸模顶端的最大台阶是用其台肩挡住凸模,在卸料时不至于凸模固定板中拉出。并将安装部分设计成便于加工的长圆形,通过接方式与凸模固定板固定。
5 工艺设计计算
5.1 排样设计与计算
零件外形近似矩形,轮廓尺寸为58×30。考虑操作方便并为了保证零件精度,采用直排有废料排样。如图1所示:
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13,工件的搭边值a=2,沿边的搭边值a1=2.2。级进模送料步距为S=30+2=32mm
条料宽度按表3-14中公式计算:
B -0△=(Dmax+2a1)-△0 查表3-15得:△=0.6
B=(58+2×2.2) =62.4 (㎜)
由零件图近似算得一个零件的面积为1354.8㎜2,一个进距内的坏料面积
B×S=62.4×32=1996.8㎜2。因此一个进距内的材料利用率为:
=(A/BS)×100﹪=67.8﹪
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附表3选用板料规格为710×2000×2。
采用横裁时,剪切条料尺寸为62.4。一块板可裁的条料为32,每间条可冲零件个数22个零件。则一块板材的材料利用率为:
=(n×A0/A)×100﹪
=(22×32×1354.8/710×2000)×100﹪=67.2﹪
采用纵裁时,剪切条料尺寸为62.4。一块板可裁的条料为11,每条可冲零件个数62个零件,则一块板材的材料利用率为:
=(n×A0/A)×100﹪
=(11×62×1354.8/710×2000)×100﹪=59.2﹪
根据以上分析,横裁时比纵裁时的板材的材料利用率高,因此采用横裁。
5.2 计算冲压力与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
冲裁力:根据零件图可算得一个零件外周边长度:
L1=16π+8+28+38×2
内周边长度之和:
L=2π×3=18.84㎜
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附表1可知: MPa;
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附表3可知:Kx=0.05, KT=0.055.
落料力:
F落=KL1 t T
=1.3×162.27×2×260
=109.69KN
冲孔力:
F孔=KL2 t T
=1.3×6 ×2×260
=12.74
KN
卸料力:
Fx=KxF落
=0.05×109.69
=5.48KN
推件力:
根据材料厚度取凹模刃口直壁高度h=6,
故:n=h/t=3
FT=nKtF孔
=3×0.055×25.47
=4.20KN
总冲压力:
FЁ= F落+ F孔+Fx+ FT
则FЁ=109.69+12.74+5.48+4.20
=132.11KN
应选取的压力机公称压力:25t.
因此可初选压力机型号为J23-25。
当模具结构及尺寸确定之后,可对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模具安装尺寸进行校核,从而最终确定压力机的规格。
确定压力中心:画出凹模刃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由图可知,该形状关于X轴上下对称,关于Y轴左右对称,则压力中心为该图形的几何中心。即坐标原点O。该点坐标为(0,0)。
5.3 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
由于模具间隙较小,固凸、凹模采用配作加工为宜,由于凸、凹模之间存在着间隙,使落下的料或冲出的孔都带有锥度。落料件的尺寸接近于凹模刃口尺寸,而冲孔件的尺寸接近于凸模刃口尺寸。固计算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时,应按落料与冲孔两种情况分别进行。由此,在确定模具刃口尺寸及其制造公差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I)落料时以凹模尺寸为基准,即先确定凹模刃口尺寸;考虑到凹模刃口尺寸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增大,固落料件的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较小尺寸,而落料凸模的基本尺寸则按凹模基本尺寸减最小初始间隙;
(II)冲孔时以凸模尺寸为基准,即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考虑到凸模尺寸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减小,固冲孔件的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尺寸,而冲孔凹模的基本尺寸则按凸模基本尺寸加最小初始间隙;
(III)凸模与凹模的制造公差,根据工件的要求而定,一般取比工件精度高2~3级的精度,考虑到凹模比凸模的加工稍难,凹模比凸模低一级。
a): 落料凹模刃口尺寸。按磨损情况分类计算:
i)凹模磨损后增大的尺寸,按《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公式:DA=(Dmax-X△);计算,取 δA=△/4,制件精度为IT14级,故X=0.5
58 : DA1 =(58-0.5×0.74 ) =57.63 (㎜)
38 : DA2=(38-0.5×0.62) =37.69 (㎜)
30 : DA3=(30-0.5×0.52) =29.74 (㎜)
16 : DA4=(16-0.5×0.43) =15.785 (㎜)
8 : DA5=(8-0.5×0.36) =7.18 (㎜)
ii)凹模磨损后不变的尺寸,按《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公式:CA=(Cmin+X△)±0.5δA: 计算,取δA=△/4 ,制件精度为IT14级,故X=0.5
18±0.215: Cd1=(17.785+0.5×0.43)±0.43/8=18±0.05375(㎜)
冲裁间隙影响冲裁件质量,在正常冲裁情况下,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并不大,但间隙对卸力、推件力的影响却较大。间隙是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间隙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到摩擦的大小,在满足冲裁件质量的前提下,间隙一般取偏大值,这样可以降低冲裁力和提高模具寿命。
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3可知Zmax=0.360㎜ , Zmin=0.246㎜
相应凸模按凹模实际尺寸配作,保证最小合理间隙为0.246mm
冲孔凸模刃口尺寸。冲孔凸模为圆形,可按《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公式dT=(dmin+x△) 计算,取δT=△/4,制件精度为IT14级,故X=0.5
12 : dT1=(6+0.5×0.30) =6.15
6 设计选用零件、部件,绘制模具总装草图
6.1 凹模设计
凹模的结构形式和固定方法:凹模采用矩形板状结构和通过用螺钉、销钉固定在凹模固定板内,其螺钉与销钉与凹模孔壁间距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模具强度和寿命,其值可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23。
凹模刃口的结构形式:因冲件的批量较大,考虑凹模有磨损和保证冲件的质量,凹模刃口采用直刃壁结构,刃壁高度取6mm, 漏料部分沿刃口轮廓单边扩大0.5 mm
凹模轮廓尺寸的确定:
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24,得:K=0.28;
查《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25, 得: s2=36;
凹模厚度H=ks=0.28×58=16.24(㎜)
B=s+(2.5~4.0)H
=58+(2.5~4.0)×16.24
=98.6~122.96 (㎜)
L=s1+2s2
=30+2×36
=102 (㎜)
根据算得的凹模轮廓尺寸,选取与计算值相接近的标准凹模板轮廓尺寸为L×B×H=125×125×28.5(㎜)
凹模材料和技术要求:凹模的材料选用T10A。工件部分淬硬至HRC58~62。外轮廓棱角要倒钝。
如图2所示:
图2 落料凹模
6.2 凸模设计
6.2.1 凸模的结构形式与固定方法
冲孔部分的凸模刃口尺寸为圆形,为了便于凸模和固定板的加工,将冲孔凸模设计成台阶式。
为了保证强度、刚度及便于加工与装配,圆形凸模常做成圆滑过渡的阶梯形,小端圆柱部分。是具有锋利刃口的工作部分,中间圆柱部分是安装部分,它与固定板按H7/m6配合,尾部台肩是为了保证卸料时凸模不致被拉出,圆形凸模采用台肩式固定。
6.2.2 凸模长度计算
凸模的长度是依据模具结构而定的。
采用弹性卸料时,凸模长度按公式L=h1+h2+h3计算,
式中 L---凸模长度,mm;
h1---凸模固定板厚度,mm;
h2----卸料板厚度,mm ;
h3----卸料弹性元件被预压后的厚度
L=22mm+10mm+18.5mm
=50.5mm
6.2.3 凸模的强度与刚度校核
一般情况下,凸模强度与刚度足够,由于凸模的截面尺寸较为积适中,估计强度足够,只需对刚度进行校核。
对冲孔凸模进行刚度校核:
凸模的最大自由长度不超过下式:
有导向的凸模Lmax≤1200 ,其中对于圆形凸模Imin=∏d4/64
则Lmax≤1200 =24.00mm
由此可知:冲孔部分凸模工作长度不能超过24.00mm,根据冲孔标准中的凸模长度系列,选取凸模的长度:50.5
6.2.4 凸模材料和技术条件
凸模材料采用碳素工具钢T10A,凸模工作端(即刃口)淬硬至HRC 56~60,凸模尾端淬火后,硬度为HRC 43~48为宜。
如图3所示:
图3 冲孔凸模
6.3 凸凹模的设计
6.3.1 凸凹模的结构形式与固定方法
凸凹模的结构简图如图4所示:
图4 凸凹模
凸凹模与凸凹模固定板的采用H7/m6配合。
6.3.2 校核凸凹模的强度
冲孔边缘与工件外开边缘不平行时,凸凹模的最小壁厚不应小于材料厚度t=2mm,而实际最小壁厚为5mm,故符合强度要求。
6.3.3 凸凹模尺寸的确定
凸凹模的外刃口尺寸按凹模尺寸配作并保证最小间隙为Zmin=0.246mm,内形刃口尺寸按凸模尺寸配做并保证最小间隙为Zmin=0.246mm。
6.3.4 凸凹模材料和技术条件
凸凹模材料采用碳素工具钢T10A,淬硬至56~60HRC。
6.4 定位零件
定位零件的作用是使坯料或工序件在模具上相对凸、凹模有正确的位置。
选用固定挡料销一个。挡料销的作用是挡住条料搭边或冲件轮廓以限定条料送进的距离,固定挡料销固定在位于下模的凸凹模上,规格为GB/T7694.10-94,材料45号钢,硬度为43~48HRC
选用导料销两个。导料销的作用是保证条料沿正确的方向送进,位于条料的后侧(条料从右向左送进)尺寸规格为6X2,如图5所示:
图5 导料销
6.5 卸料与出件装置
出件方式是采用凸模直接顶出的下出料方式。
由于卸料采用弹性卸料的方式,弹性卸料装置由卸料板、卸料螺钉和弹性元件组成。
卸料板:
弹性卸料板的平面尺寸等于或稍大于凹模板的尺寸,厚度取凹模厚度的0.6~0.8倍, 卸料板与凸模的单边间隙按《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32选取,t>1mm时,单边间隙为0.15mm。
为了便于可靠卸料,在模具开启状态时,卸料板工作平面应高出凸模刃口尺寸端面0.3~0.5,卸料板的尺寸规格为:125mmX125mmX10mm,材料为:45#钢。如图6所示:
图6 卸料板
卸料螺钉:
卸料螺钉采用标准的阶梯形螺钉,根据卸料板的尺寸选择4个卸料螺钉,规格为,JB/T7650.5-94。如图7所示:
图7 卸料螺钉
卸料装置:
由于橡皮允许承受的负荷较大,安装调整方便,因此选用橡皮作为弹性元件,
卸料橡皮的选择原则:
为了保证卸料正常工作,应使橡皮工作时的弹力大于或等于卸料力FX
FXY=AP≥FX=5.48KN
式中FXY—橡皮工作时的弹力,A—橡皮的横截面积,P—与橡橡皮压缩量有关的单位压力,一般预压时压缩量为10%~15%。由《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图3-64知,取P=0.6MPa,求得A=91.3cm2,由《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33中的公式求得橡皮尺寸规格为35×26×24
根据工件材料厚度为2mm,冲裁时凸模进如凹模的深度为1mm,模具维修时刃磨留量为2mm,开启时卸料板高于凸模1mm,则求得总工作行程:h工件=6mm,
使用橡皮时,不应使最大压缩量超过橡皮自由高度的35%~45%否则是皮的自由高度应为:
H=h/(0.25~0.30)
=6/(0.25~0.30)
=20~24mm
模具组装时的预压缩量为:
H预=(10%~15%)H
=2.4~3.6mm
取H预=3mm
由此可知:安装橡皮高度尺寸为21mm,
式中的H———所需的工作行程。
由上式所得的高度,还在按下式进行校核:
0.5≤H/B≤1.5
如果H/D超过1.5,应把橡皮分成若干段,并在橡皮之间垫上钢圈。
由《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33中的公式求得橡皮尺寸规格为35×26×24
6.6 模架及其它零件的选用
6.6.1 模柄
模柄的作用是把上模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同时使模具中心通过滑块的压力中心,模柄的直径与长度与压力机滑块一致,模柄的尺寸规格选用凸缘模柄,用3~4个螺钉固定在上模座上。
如图8所示:
图8 模柄
6.6.2 模座
标准模座根据模架类型及凹模同界尺寸选用,
上模座:125mm ×125mm×35mm;
下模座:125mm×125mm×45mm;
模座材料采用灰口铸铁,它具有较好的吸震性,采用牌号为HT200。
6.6.3 垫板
垫板的作用是承受并扩散凸模或凹模传递的压力,以防止模座被挤压损伤。
是否要用板,可按下式校核:
P=F12/A
式中P—凸模头部端面对模座的单位面积压力;
F12—凸模承受的总压力;
A—凸模头部端面与承受面积。
由于计算的P值大于《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表3-34模座材料的许应压力,因此在工作零件与模座之间加垫板。
垫板用45号钢制造,淬火硬度为HRC43~48,其尺寸规格为:
125mm×125mm×10mm。
上下面须磨平,保证平行。
如图9所示:
图9 垫板
模架选用后侧导柱标准模架:
上模座:L×B×H =125mm×125mm×35mm
下模座:L×B×H=125mm×125mm×45mm
导柱:D×L=¢22mm×150mm
导套:d×L×D=Φ35mm×85mm×Φ38mm
模架的闭合高度:160~190mm
垫板厚度:10mm;
凸模固定板厚度:22 mm
上模底板厚:35 mm,
凹模厚度:28.5mm
橡皮厚:24mm
卸料板厚度10 mm
凸凹模固定板厚度:45 mm,
下模底板厚:45 mm
模具的闭合厚度:
Hd=35+10+22+28.5+2+1+45+45
=188.5mm
6.6.4 冲压设备的选择
选用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J23-25。
公称压力为25t,
滑块行程为65mm,
最大闭合高度270mm,
滑块中心线至床身距离200 mm,
工作台尺寸:370 mm×560 mm,
垫板厚度:50 mm,
模柄孔尺寸:Φ40 mm×60 mm.
6.6.5 紧固件的选用
上模螺钉:螺钉起联接紧固作用,上模上6个,45钢,尺寸为M8X70下模螺钉:6个,45钢,尺寸为M6X55.销钉起定位作用,同时也承受一定的偏移力.上模3个,45钢,尺寸为Φ6X60.
7 压力机的校核
7.1 公称压力
根据公称压力的选取压力机型号为J23-25,它的压力为25t>15.79t,所以压力得以校核;
7.2 滑块行程
滑块行程应保证坯料能顺利地放入模具和冲压能顺利地从模具中取出.这里只是材料的厚度t=2mm,卸料板的厚度H=10mm,及凸模冲入凹模的最大深度2mm,即S1=2+10+2=14mm<S=65mm,所以得以校核.
7.3 行程次数
行程次数为105次/min.因为生产批量为中批量,又是手工送料,不能太快,因此是得以校核.
7.4 工作台面的尺寸
根据下模座L×B=125mm×125mm,且每边留出60~100mm,即L1×B1=325mm×325mm,而压力机的工作台面L2×B2=560mm×370mm,冲压件和废料从下模漏出, 漏料尺寸小于58mm×30mm,而压力机的孔尺寸为250×250,故符合要求,得以校核;
7.5 滑块模柄孔尺寸
滑块上模柄孔的直径为40mm,模柄孔深度为60mm,而所选的模柄夹持部分直径为30mm,长度为48mm,故符合要求,得以校核;
7.6 闭合高度
由压力机型号知Hmax=270mm M=80 H1=70
Hmin=Hmax–M= 270-80=190
(M为闭合高度调节量/mm,H1为垫板厚度/mm)
由公式得:( Hmax–H1)-5≥H≥( Hmin–H1)+10,得
(270–70)-5≥188.5≥(190–70)+10
即 195≥188.5≥120 ,所以所选压力机合适,即压力机得以校核.
8 模具主要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8.1 冲压模具制造技术要求
模具精度是影响冲压件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模具精度,制造时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a、组成冲压模具的所有零件,在材料加工精度和热处理质量等方面均应符合相应图样的要求。
b、组成模架的零件应达到规定的加工要求,装配成套的模架应活动自如,并达到规定的平行度和垂直度要求
c、模具的功能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d、为了鉴别冲压件的质量,装配好的模具必须在生产条件下试模,并根据试模存在问题进行修整,直至试出合格的冲压件为止。
8.2 总装工艺
总装图如图15所示:
图15 总装图
1— 下模座 2—导柱 3—内六角螺钉¢8×70 4—内六角螺钉¢8×60
5—导套 6—凸模固定板 7—冲孔凸模 8—垫板 9—上模座 10—销钉
11—模柄 12—打料杆 13—连接推杆 14—凸凹模 15—卸料板
16—推件块 17—凹模 18—活动挡料销 19—推板 20—弹性橡胶
21—凸凹模固定板 22—卸料螺钉 23—导料销
Ⅳ 汽车模具质量怎么样
汽车模具在汽车制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汽车工业之母”。一直困扰着汽车模具开发的三大难题:提高模具加工质量、缩短加工周期、碧晌铅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开发和应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模具零件成组加工技术是在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主要针对相似或镜像模具零件(活动凸模、压板、镶块)的加工问题:通过简化相似零件的制造工艺,优化数控编程,实现离线装夹和柔性数控加工,有效提高了模具的加工精度和效率,有效控制了设备和人工成本。
在模具零组加工制造技术项目中,一些关键技术得到了开发和应用,为后续的先进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模型插入物
镜面模压板
01现状
活动凸模、压板和镶块是模具中的重要工作部件。原来的加工方式是单件数控加工,每次加工在一台设备上只安装一个镶件,每件需要对中一次。嵌件加工的周期和质量直接影响模具制造的周期和质量。
存在的问题
1.活动凸模、压板、镶块工序复杂;
2.由于镶件数量多,压板加工内容过多,导致与底板和滑块加工节奏不匹配;
3.不一致的加工标准会导致加工误差的累积,从而导致装配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
4.设备的灵活性低,操作人员辅助单件的时间长,导致成本消耗高。
02技术理念和目标
以模具镶块为例:
技术目标
1.加工效率从3件/天提高到10件/天;
2.通过提高制造精度,最大限度地逼近设计理论值,还原设计意图,满足装配要求;
3.实现了离线装夹,辅助加工时间缩短20% ~ 30%;
03方案
1.成组加工方案的制定
2.基板的设计和配方
3.工艺安装板上元件的排版
4.开发编程模板并生成数控程序。
5.组件式数控程序快速机床仿真及后置处理技术
6.凹面r的分层清根技术开发。
7.引导离线夹紧。
8.数控程序在线评估与现场互通
技术困难
1.离线快速夹紧和在线精确对准技术的发展。
2.焊盘制造设计方案
3.成组零件的数控编程排版技术
4.数控程序快速机床仿真技术的发展
5.如何快速将NC程序发布成NC设备识别的代码文件?
6.解决影响轮廓加工精度和刀具寿命的光切技术问题。
7.如何让工艺、数控程序、数控加工更快更有效的形成一个互通系统?
04核心技术与创新
模具零件(镶件)的快速夹紧和精确对准技术
针对模具零件形状相似、件数多、单件加工导致加工程序复杂、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模具成组技术的开发应用,一次装夹找正技术可以实现零部件的离线装夹,数控设备一次找正可以完成多个镶件的加工。
这种装配卡子是根据工艺指导书制作零件的螺孔,然后选取零件最远的两个螺悔好孔,一个作为定位螺钉,一个作为安装螺钉,最后将卡子快速安装在T槽内;精密对准技术采用安装板上的D10基准销,采用统一基准的原理,减少单件加谨禅工带来的误差积累,提高加工精度。
现场装配夹图
模具部件(活动凸模、压板和滑块)快速夹紧和精确对准技术
作为模具部件的可动冲头和压板在工艺安装板上的定位依赖于定位用十字键,并且基准与可动冲头上的基准球和压板上的三个销孔对准。
由于滑块在模具零件中的形状、结构、尺寸差异较大,在工艺安装板上原有的定位方式会导致滑块因锁模力过大而变形;如果夹紧力不足,工件容易松动,加工与压板、螺丝会有干涉。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双磁路切换原理的新型夹具,通过电控装置切换磁路,实现系统内外磁力线的转换,达到松驰夹紧的目的。
上面的描述是关于在工艺安装板上和从工艺安装板上形成装配夹以及模具部件(活动凸模、压板和滑块)的在线精确对准的技术。该技术为后续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垫板设计方案的制定
1.进行特殊的T型槽工艺安装。
压板用十字键定位。
用四个磁性工作台并排夹紧滑块。
①工艺安装板的T型槽宽度和位置度公差为0.05毫米
② X和Y标记每个T槽,以区分T槽的位置。
工艺安装板示意图
2.制作一个特殊的定位螺丝来定位十字键。
(1)专用定位螺钉具有定位和紧固功能。
②定位十字键用于确定插件在工艺装置上的位置。
工艺安装板实物图
工具:十字键、固定螺钉
数控程序中零件的排列及刀具轨迹生成技术
根据零件加工的基础,采用MP工艺对Linker3D实体和轮廓进行建模,采用DL工艺线进行刃口和轮廓的切割。利用UG软件中的变换和重定位功能进行排版编程,保证排版的合理性。
组件排版
排列规则如下:
1.确保嵌件的定位螺钉位于工艺板的定位点上,
2.安装螺钉和定位螺钉在一条水平或垂直的线上,
3.插件的底部在工艺板上。
4.禁止将镶块夹在安装板最里面一排的键槽中,以防止干涉和碰撞。
数控程序刀具轨迹生成:在UG编程软件中调用我公司开发的镶块加工模板,在现场对准的基准销上设置加工坐标系,启动零轨迹检测程序,检查毛坯的正确性。由于粗加工和精加工的设备不同,并且考虑到后续的热处理工艺,粗加工和精加工程序是分别生成的。根据现场刀具库的设备和粗、精加工的精度要求,在生成程序中对机床的主轴转速、进给量和切削余量进行测试,最终固化参数。
插入处理模板
平面加工方法(圆切割或线切割)
陡峭轮廓(等高)的加工方法
轮廓加工
型材分层清根高效切割技术
高效分层清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通过引入剩余毛坯来计算凹角区域的加工余量,开发成功。分层清根技术,切削余量均匀,切削力稳定,改变了以往单层清根方式的弊端,保证了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问题:
1.常规清根耗时较长,约占型材加工的25%;
传统牙根清洁
分层根部清洁
2.加工余量不均,刀具易破损;
刀具损坏
3.余量不均,清根容易过切。
随着余量夹角的变化而变化。
数控程序的发布与后置处理技术
在NX4.0上生成数控程序刀具轨迹后,需要对程序进行后置处理,生成数控设备可识别的Funuc和Fidia代码文件,最终用于现场数控加工。
1.节目后列表
嵌件夹紧示意图(A4格式),标明定位螺钉和安装螺钉的位置。
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出一个程序清单。
一种机床头部仿真技术
切削工具和机床的干涉检验.程序安全性
1.检查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干涉和碰撞。
2.检查机头和工件之间的干涉和碰撞。
处理干扰
机床头部干涉
数控程序在线评估技术
数控铣削操作工根据生产任务在网上下载数控程序单和后置处理文件,按照工艺指导进行生产操作。对于加工内容的应用程序,在完成操作后,对照3D实体检查被加工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并对程序员制作的程序进行在线评价,更方便程序员和现场操作人员的技术交流。
创新点1
实现离线元件的快速夹紧和在线精确对准。
创新点2
工艺垫的设计思想和配方
创新点3
成组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集成化、高效化和精确化的特点。
05值
利用活动凸模、压板、镶块的成组加工技术,实现一次加工多件的工艺(受机台限制,最多只能加工5件镶块,使用2个活动凸模和压板)。
预计可以实现以下好处(按单次插入计算):
1.t(周期):嵌件制造周期减少0.44 0.4 = 0.84小时/块,压板和活动凸模制造周期减少4.5小时/块;
2.c(成本):镶块降低制造成本(人工成本数控成本)=(0.44±0.0.4)×150 = 126元/件,压板和活动凸模降低制造成本4.5 * 500 = 2250元/件;
3.q(质量):通过将多个工件与基准对准,减少了对准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嵌件、压板等类似工件的加工质量;
4.q(能力):数控机床在线运行时间减少=0.5 0.14 0.4=1.04小时/块,数控机床加工能力提高。按照每年450套标准模具,每套标准模具镶件数为25件;平均一个标准套筒加两个压板和活动凸模可以减少制造周期(0.84×450×25)(450×2×4.5)= 9450 4050 = 13500小时,三年减少制造成本= 3× (126× 25× 450) 3× (2250)。
1.模具零件的加工从单件加工发展到多件加工,对模具制造能力的提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通过对成组加工技术的有效掌握,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减轻了他们的疲劳;
3.规范零部件加工流程,提升现场加工管理能力;
4.该技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将为未来的项目铺平道路,并具有可持续性。
06结论
模具零件成组加工制造技术解决了模具相似零件和镜面零件的加工制造问题。成组加工中的批量加工大大简化了工艺流程,提高了模具的数控加工效率,提高了模具表面的加工质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严格做到模具组装合格率,为后续模具调试争取足够的时间;自动化模具加工已经成为模具制造的主流趋势。接下来要使用成熟的成组加工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自动化模具加工。
百万购车补贴
Ⅵ 汽车尾气处理滤气片的注塑模结构应该如何设计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那么汽车尾气处理滤气片的注塑模结构应该如何设计呢?大家请看我接下来详细地讲解。
一,设计流程
模具设计的具体流程如下:使用Solidworks创建零件的三维模型;根据产品的功能和应用选择材料;根据所需的注射量产品,其投影面积的分型面,和需要成型夹紧力的计算结果,注射压力,等等,并确定注塑机模型根据模具厚度等技术要求,安装固定大小,等;对设计的零件图进行分析,确定注塑模具型腔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并确定型腔类型。采用表面分型法设计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等模具结构系统;根据计算结果,完成了下壳体的注塑模设计。
四,成型系统设计
通过塑件的形状和尺寸,创造出芯腔的原毛坯。用Solidworks对零件进行建模后,运行IMOLD插件对成型零件进行draft analysis, draft angle为1。IMOLD插件中的“Core/Cavity Builder”模块提供分模功能。在草图分析后,选择零件的最大轮廓边作为分型线,选择最大轮廓面作为分型面,延伸分型面,然后用延伸面分割型腔和型心完成分型。本例结构简单,没有固定件,因此不需要设计滑块总成。分离结果如下面的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