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深工序中的起皱、拉裂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止它
拉深工序中产生起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切向压应力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另一 方面是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稳的能力,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抵抗失稳能力越小。防皱措施:主要方法是在模具结构上采用压料装置,加压边圈,使坯料可能起皱的部分被夹在凹模平面与压边圈之间,让坯料在两平面之间顺利地通过。采用压料筋或拉深槛,同样能有效地增加径向拉应力和减少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也是防皱的有效措施。
拉深工序中产生拉裂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一一“危险断面”产生破裂。防止拉裂的措施: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另一方面是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合理确定拉深变形程度、凹模圆角半径、合理改善条件润滑等,以降低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
2. 方管弯管机怎么操作才不起皱
方管弯管机怎么操作才不起皱?注意以下几方面:
(1)夹钳(夹模)部分一定专要把管子夹紧属,如果没有夹紧,一定会起皱。
(2)如果夹模夹紧了,还起皱,要注意直径模(圆模)的形状,模具外侧应该外鼓,使方管内壁压进去少许,这样管子的变形就稳定了。同时注意辅推模与直径模的距离,不能太紧或太松。
(3)以上问题解决了还是不行的话,要调整通芯的形状,采用关节通芯,并调整好关节通芯的距离。
(4)关节通芯调整好了还是起皱,记得安装防皱模,试弯的时候慢些,及时调整通芯升出长度和防皱模的位置。
3. 拉深工序中的起皱,拉裂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止
切向压应力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稳的能力,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抵抗失稳能力越小。
主要方法是在模具结构上采用压料装置,加压边圈,使坯料可能起皱的部分被夹在凹模平面与压边圈之间,让坯料在两平面之间顺利地通过。采用压料筋或拉深槛,同样能有效地增加径向拉应力和减少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也是防皱的有效措施。
随着凸模的不断下行,留在凹模端面上的毛坯外径不断缩小,圆形毛坯逐渐被拉进凸、凹模间的间隙中形成直壁,而处于凸模下面的材料则成为拉深件的底,当板料全部进入凸、凹模间的间隙里是拉深过程结束,平面毛坯就变成具有一定的直径和高度的杯形件。
与冲裁模相比,拉深凸、凹模的工作部分不应有锋利的刃口,而具有一定的圆角,凸、凹模间的单边间隙稍大于料厚。
(3)防皱模具如何安装扩展阅读:
经过拉深后,简形件壁部的厚度和硬度都会发生变化。在圆简件侧壁的上部厚度增加最多,最大可达20%~30%;而在简壁与底部转角稍上的地方板料厚度最小厚度减少量最多可达8%~10%。当该断面的应力超过材料此时的强度极限时,制件就在此处被拉裂。
拉痕与拉裂形成的机理相同,差别只是二者的程度不同。当熔体结晶后将铸锭从结晶槽向铸造井下拉时,由于在结晶槽内熔体刚结晶形成的金属凝壳强度较低。
不足以抵抗铸锭和结晶槽工作面之间的摩擦力,铸锭表面则被拉出条痕,严重时将铸锭表面横向拉出裂口,再严重时可能将局部硬壳拉破,在裂口处产生流挂。
4. 我现在要设计一套弯管机模具,管子的尺寸是50.8*1,弯曲半径是75,请问弯曲模具的半径和压模怎么确定
这个管子不好弯哦,模具设计中要包括多球芯棒与防皱模,轮模的直径就是150mm,按钢管的材质可以负公差。压模就按弯管机的安装尺寸来设计就可以了!
5. 弯管防皱模用什么材质
45钢的就可以的 我们是专业生产弯管机的厂家给客户做了不止100套的不锈钢模具了 防皱模一般都是45钢 用的挺好的 用加工中心弄出来的
6. 弯管防皱模用什么材质
看弯什么材质的管材了,如果是铁管,可以选择20#钢材来做,但如果是不锈钢管,最好用铜质!主要是考虑到被弯曲部分的管材表面是否允许有拉痕!
7. 冲压模具的设计什么时候需要用压边圈
要看零件是否需要防皱!经验的来说,首次拉深的话,当相对料厚(即材料厚度与下料尺寸之比)在1.5%以下或首次拉深系数小于0.6时必须用;当相对料厚在1.5-2.0%或首次拉深系数等于0.6时可用可不用(一般安全起见要用);当相对料厚在2.0%以上或首次拉深系数大于0.6时可以不用。如果是以后各次拉深的话,当相对料厚(即材料厚度与上道工序加工的工序件尺寸之比)在1%以下或首次拉深系数小于0.8时必须用;当相对料厚在1-1.5%或首次拉深系数等于0.8时可用可不用(一般安全起见要用);当相对料厚在1.5%以上或首次拉深系数大于0.8时可以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