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锈钢结构件焊接后在时效处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锈来钢结构件焊接后自在时效处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看你具体是哪种不锈钢,如果奥氏体不锈钢的结构件消除焊接应力的话,温度应在850℃以上,且应快冷(奥氏体不锈钢在475~850℃加热时,会产生晶间腐蚀),如果怕变形的话,一可以采用300~350℃,不过应延长保温时间;如果是马氏体不锈钢的话,消应力温度温度一般低于该材质回火温度20℃左右。在热处理时一定要使用母材相对应的淬火介质,甚至是冷却速度更慢的淬火介质,因为如果第一步的均匀化退火没做好,焊缝熔合线位置特别容易开裂;如果强度上没有要求,则使用A不锈钢焊材进行焊接,焊后去应力回火,这样的处理可以很有效的防止开裂,但强度上焊缝和热影响区均比母材差。
『贰』 什么叫焊后热处理,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焊后为改善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或消除焊接残余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焊后热处理。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作用是:
(1)降低残余应力。
(2)调整焊接接头机械性能。
(3)改善焊缝金属热影响区金相组织。
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作用如下:
(1)降低或消除由于焊接而产生的残余焊接应力。
(z)降低热影响区硬度。
(3)降低焊缝中的扩散氢含量。
(4)提高焊接接头的塑性。
(5)提高焊接接头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6)提高抗应力腐蚀能力。
(7)提高组织稳定性。
『叁』 焊接结构件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焊后热处理
申请退全款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倒是没有额外赔偿的说法的...你能做的也只是能给他差评而已
『肆』 钢结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什么情况下需要做
预热:计算碳当量,碳当量在0.45到0.6之间,局部预热或100-150度预热,碳当量大于专0.6,必须预热,且预热温属度一般200度以上,对于碳当量小于0.45的钢材,当厚度大于25毫米是也要预热。这是焊接方面,在热处理角度来讲,预热有去氢和减少热应力的产生两方面作用,因为之后还要去应力退火,所以不细说了。去氢就是使氢扩散或逸出,减少细微孔的数量,增加工件抗裂能力或裂纹产生的可能。
焊后去应力退火,PWHT,去除焊接后工件的残余应力,提高工件稳定性。焊接时会在焊接部位产生热应力,这一步是去除残余应力的步骤不可省略。有时也叫回火(不规范的称呼)。
以上2种都是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伍』 焊接结构中一般会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容易导致产生延迟裂纹;因此重要的焊接结构在焊接后应该怎么处理
『陆』 重要的焊接结构焊后,应该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以()防止产生裂纹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避免产生再热裂纹。
『柒』 焊缝的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是什么(特别是后热是什么意思)
预热是焊前将坡口及坡口两端100mm区域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工序,主要用来降低焊缝的冷专却速度和焊接应力,属一般用于厚板或淬硬倾向较大的材料。
后热是指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
后热的目的是降低焊接接头特别是热影响区中扩散氢的含量,所以又称去氢处理,是焊接某些低合金结构钢预防产生延迟裂纹的重要工艺措施,后热温度一般为200~350℃,时间不少于30分。
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物理量(例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线能量等)的总称为焊接工艺参数。工艺参数对焊缝形状的影响如下:
焊接电流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焊接电流,焊缝厚度和余高都增加,而焊缝宽度则几乎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
电弧电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电弧电压增大,焊缝宽度显著增加,而焊缝厚度和余高略有减少焊接速度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焊接速度增加,焊缝宽度、焊缝厚度和余高都减少。
『捌』 对于焊接结构,经什么处理后,能改善焊接接头性能
高温回火:
即将焊件放在热处理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Ac1以下)和保温一定时间,利用材料在高温下屈服极限的降低,使内应力高的地方产生塑性流动,弹性变形逐渐减少,塑性变形逐渐增加而使应力降低。焊后热处理对金属抗拉强度、蠕变极限的影响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焊后热处理对焊缝金属冲击韧性的影响随钢种不同而不同
『玖』 焊接后要退火吗
焊接之后是否进行退火热处理是分情况的:
标准要求:GB/ASME/ISO等标准都有不同热处理要求,标准里面根据不同的情况(比如是否承压)不同的厚度、不同的材质,提出热处理制度情况,所以需要看你的产品根据是什么标准制造
根据焊接结构:如果你的产品复杂、或厚度较厚,结构应力较大,建议进行退火进行稳定结构
根据后续工序:如果需要软化,后续进行机加,那么就需要进行退火热处理
如需要改善性能或微观组织时,需要进行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