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焊接工艺 > 焊接框架图怎么画

焊接框架图怎么画

发布时间:2023-08-10 03:52:47

『壹』 solidworks的焊接结构件工程图中,如何单独画出其中一个件的视图

点击工程视图,这里有选择实体的地方:
点击“选择实体”,跳转到零件界面,选择你要画的实体,视图就只显示你选中的实体了。

『贰』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是什么

较长,建议你复制下来放电脑上慢慢看,应该能帮到你!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多少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3).关于过梁布置及轻隔墙。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不采用预制混凝土过梁,而是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如北京地区的京94SJ19,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不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做围护墙,装修难做并不能用在厕所处。
(4).雨蓬、阳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详图。注意:雨棚和阳台的竖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80,否则难以施工。竖筋应放在板中部。当做双排筋时,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时,最小板厚120。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雨棚和阳台上有斜的装饰板时,板的钢筋放斜板的上面,并通过水平挑板的下部锚入墙体圈梁(即挑板双层布筋)。两侧的封板可采用泰柏板封堵,钢筋与泰柏板的钢丝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结构。挑板挑出长度大于2米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载时。内挑板端部宜加小竖沿,防止清扫时灰尘落下。当顶层阳台的雨搭为无组织排水时,雨搭出挑长度应大于其下阳台出挑长度100,顶层阳台必须设雨搭。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挑板内跨板跨度较小,跨中可能出现负弯距,应将挑板支座的负筋伸过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当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时是难以施工的,应另加筋。
(5).楼梯布置。采用X型斜线表示楼梯间,并注明楼梯间另详。尽量用板式楼梯,方便设计及施工,也较美观。
(6).板顶标高。可在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板厚及板顶标高,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间上另外标明。
(7).梁布置及其编号,也可按层编号,如L-1-XX,1指1层,XX为梁的编号。柱布置及编号。
(8).板上开洞(厨、厕、电气及设备)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锚入板支座,从洞边锚入La即可。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后浇的板宜用虚线表示其范围,并注明用提高一级的膨胀混凝土浇筑。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9).屋面上人孔、通气孔位置及详图。
(10).在平面图上不能表达清楚的细节要加剖面,可在建筑墙体剖面做法的基础上,对应画结构详图。
3. 基础平面图及详图:
(1).在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2).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
(3).混凝土基础下应做垫层。当有防水层时,应考虑防水层厚度。
(4).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区格中间挖空垫聚苯来调整高低层的不均匀沉降。
(5).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6).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7).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之间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8).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9).采用独立柱基时,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过小。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方便施工。
(10).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1).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2).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3).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沉降观测点。
(14).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5).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T,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T。
(16).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请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
4. 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
(1).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
(2).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
(3).洞口大于4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
(4).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5).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
(6).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
5. 楼梯详图:
(1).应注意: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以免碰头,尤其是建筑入口处。
(2).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
(3).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
(4).楼梯折板、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
(5).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
(6).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00~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应采用1/10的计算系数,并上下配筋相同;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100,梯段板厚160~200,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应采用1/8的计算系数,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3~1/4,并且不得过大。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梯段板板厚一般取1/25~1/30跨度。
(7).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挠度不容易满足。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
(8).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
(9).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主要是板的负筋。
6. 梁详图:
(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 不必加附加筋。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
(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
(4).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5).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6).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7).考虑抗扭的梁,纵筋间距不应大于300和梁宽,即要求加腰筋,并且纵筋和腰筋锚入支座内La。箍筋要求同抗震设防时的要求。
(8).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9).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10).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11).梁净高大于500时,宜加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
(12).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13).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
(14).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15).框架梁高取1/10~1/15跨度,扁梁宽可取到柱宽的两倍。扁梁的箍筋应延伸至另一方向的梁边。
(16).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17).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7. 柱详图:
(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2).原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X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在用PKPM软件计算梁柱时,应尽量采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相对平面框架PK来讲,第一,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受力状态,如地震力或风力是按抗侧移刚度分配,而不是按框架的楼面从属面积,还如从框架柱出挑的梁和从次梁出挑的梁,因次梁的支座(框架梁)发生下沉变形,内力重分布,从框架柱出挑的挑梁配筋将较大。第二,快速方便,三维软件整体计算,不必生成单榀框架,再人工归并,可整楼归并。第三,TAT或SATWE还可以进行井式梁的计算,由于PKPM软件计算梁时仅按矩形计算,而井式梁的断面较小,有可能超筋,此时可取出弯距再按T型梁补充计算,不必直接加大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较大直径的钢筋连接宜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造价相差不大,但机械连接可靠并易于检查。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50%,接头位置应错开70d。
8. 重点注意或设计原则:
(1).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2).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
(3).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4).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5).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
(6).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位置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它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7).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如:增大配筋率,通长配筋,改善保温,铺设架空层,加后浇带等。
(8).柱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9).当采用井字梁时,梁的自重大于板自重,梁自重不可忽略不计。周边一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10).过街楼处的梁上筋应通长,按偏拉构件设计。
(11).电线管集中穿板处,板应验算抗剪强度或开洞形成管井。电线管竖向穿梁处应验算梁的抗剪强度。
(12).构件不得向电梯井内伸出, 否则应验算是否能装下。电梯井处柱可外移或做成L型柱。
(13).验算水箱下、电梯机房及设备下结构强度。水箱不得与主体结构做在一起。
(14).当地下水位很高时,暖沟应做防水。一般可做U型混凝土暖沟,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室内暖沟。有地下室时,混凝土应抗渗,等级S6或S8,混凝土等级应大于等于C25,混凝土内应掺入膨胀剂。混凝土外墙应注明水平施工缝做法,一般加金属止水片,较薄的混凝土墙做企口较难。
(15).采用扁梁时,应注意验算变形。
(16).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的柱为梁托柱时应向下延伸一层,不宜直接锚入顶层梁内,并且托梁上铁应适当拉通。错层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女儿墙内加构造柱,顶部加压顶。出入口处的女儿墙不管多高,均加构造柱,并应加密。错层处可加一大截面梁,上下层板均锚入此梁。
(17).等基底附加压力时基础沉降并不同。
(18).应避免将大梁穿过较大房间,在住宅中严禁梁穿房间。
(19).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做出合理的结构布置,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建筑方案为两端较大体量的建筑中间用很小的结构相连时(哑铃状),此时中间很小的结构的板应按偏拉和偏压考虑。板厚应加厚,并双层配筋。
(20).较大跨度的挑梁下柱子内跨梁传来的荷载将大于梁荷载的一半。挑板道理相同。
(21).挑梁、板的上部筋,伸入顶层支座后水平段即可满足锚固要求时,因钢筋上部均为保护层,应适当增大锚固长度或增加一10d的垂直段。
9.常用轻隔墙(加气块或陶粒)自重(含双面抹灰):150墙:1.66,200墙:1.98,250墙:2.30,300墙:2.62 KN/M2。泰柏板:1.10 KN/M2。
10.关于降水问题:当有地下水时,应在图纸上注明采取降水措施,并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建筑及构筑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开裂及下沉),及何时才能停止降水(通过抗浮计算决定)。
11. 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还应掌握如下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并应考虑当地地方性的建筑法规。设计人员应熟悉当地的建筑材料的构成、货源情况、大致造价及当地的习惯做法,设计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
12. 关于绘图:
(1).一般钢筋粗线宽度为.45, 距边界线1,圆点直径为.6。
(2).应注意墙身剖面、连梁剖面、墙出挑梁的水平筋位置。
(3).注意一、二级钢是否加弯钩,二级钢的断点一般不加45度直钩,除非不能表达清楚。
(4).字高应为2.5,3.5,5,7,10,14, 高宽比:0.8。在图面中,一般英文字高取2.5或3.5, 汉字取3.5或5,在说明处多用7。当多个数字一样时,个数在前,如11X280=3080。

『叁』 钢结构焊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钢结构平面图怎么画

【摘 要】随着现代建筑工业的飞速发展,在加工钢结构工件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外形尺寸较大、形状多样、焊缝多、焊接位置不对称等因素,在加工过程中,常出现多种焊接问题,影响产品的质量。本文对焊接中局部变形和裂纹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并对钢结构焊接检验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字】钢结构;焊接;变形;裂纹;检验
一、焊接中的局部变形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产生原因
(1)加工件的刚性小或不均匀,焊后收缩,变性不一致。(2)加工件本身焊缝布置不均,导致收缩不均匀,焊缝多的部位收缩大、变形也大。(3)加工人员操作不当,未对称分层、分段、间断施焊,焊接电流、速度、方向不一致,造成加工件变形的不一致。(4)焊接时咬肉过大,引起焊接应力集中和过量变形。(5)焊接放置不平,应力集中释放时引起变形。
2、预防措施
(1)设计时尽量使工件各部分刚度和焊缝均匀布置,对称设置焊缝减少交叉和密集焊缝。(2)制定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少变形。如先焊主焊缝后焊次要焊缝,先焊对称部位的焊缝后焊非对称焊缝,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后焊收缩量小的焊缝,先焊对接焊缝后焊角焊缝。(3)对尺寸大焊缝多的工件,采用分段、分层、间断施焊,并控制电流、速度、方向一致。(4)手工焊接较长焊缝时, 应采用分段进行间断焊接法, 由工件的中间向两头退焊,焊接时人员应对称分散布置,避免由于热量集中引起变形。(5)大型工件如形状不对称,应将小部件组焊矫正完变形后,在进行装配焊接,以减少整体变形。(6)工件焊接时应经常翻动,使变形互相抵消。(7)对于焊后易产生角变形的零部件,应在焊前进行预变形处理,如钢板v形坡口对接,在焊接前应将接口适当垫高,这样可使焊后变平。(8)通过外焊加固件增大工件的刚性来限制焊接变形,加固件的位置应设在收缩应力的反面。
3、处理方法
对已变形的工件,如变形不大,可采用火烤矫正。如变形较大,采用边烤边用千斤顶顶的方法矫正。
二、钢结构焊接裂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热裂纹
热裂纹是指高温下所产生的裂纹,又称高温裂纹或结晶裂纹,通常产生在焊缝内信旁晌部,有时也可能出现在热影响区,表现形式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根部裂纹、弧坑裂纹和热影响区裂纹。其产生原因是由于焊接熔池在结晶过程中存在着偏析现象,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在结晶过程中以液态间层形式存在从而形成偏析,凝固以后强度也较低,当焊接应力足够大时,就会将液态间层或刚凝固不久的固态金属拉开形成裂纹。此外,如果母材的晶界上也存在有低熔点共晶和杂质,当焊接拉应力足够大时,也会被拉开。总之,热裂纹的产生是冶金因素和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其产生原因,其预防措施如下:
(1)限制母材及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和保护气体)中易偏析元素和有害杂质的含量,特别应控制硫、磷的含量和降低含碳 ,一般用于焊接的钢材中硫的含量不应大于0.045%,磷的含量不应大于0.055%;另外钢材含碳量越离,焊接性能越差,一般焊缝中碳的含量控制在0.10%以下时,热裂纹敏感性可大大降低。(2)调整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品粒,以提高其塑性,减少或分散偏析程度,控制低熔点共品的有害影响。(3)采用碱性焊条或启物焊剂,以降低焊缝中的杂质含摄,改善结晶时的偏析程度。(4)适当提高焊缝的形状系数,采用多层多道焊接方法,避免中心线偏析,可防止中心线裂纹。(5)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超,整体预热和锤击法,收弧时填满弧坑等工艺措施。
2、冷裂纹
冷裂纹一般是指焊缝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降到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300—200℃以下)产生的,可以在焊接后立即出现,也可以在焊接以后的较长时间才发生,故也称为延迟裂滑锋纹。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有3个:焊接接头形成淬硬组织;扩散氢的存在和浓集;存在着较大的焊接拉伸应力。其预防措施主要有:
(1)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和线能 ,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组织状态,如焊前预热、控制层问温度、焊后缓冷或后热等以加快氢分子逸出。(2)采用碱性焊条或焊剂,以降低焊缝中的扩散氧含量。(3)焊条和焊剂在使用前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烘干(低氢焊条300℃~350℃保温1h;酸性焊条100℃~l50℃保温1h;焊剂200℃~250。C保温2h),认真清理坡口和焊丝,去除油污、水分和锈斑等脏物,以减少氢的来源。(4)焊后及时进行热处理.一是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内应力,使淬火组织回火,改善其韧性;二是进行消氢处理,使氢从焊接接头中充分逸出。(5)提高钢材质量,减少钢材中的层状夹杂物。(6)采取可降低焊接应力的各种工艺措施。
三、钢结构焊接检验中的相关问题
1、焊缝等级、检验等级、评定等级的区别与联系
要求进行内部质量探伤的焊缝,按质量等级分一级和二级,称一级焊缝和二级焊缝,此即为焊缝等级。
检验等级系指检验检测达到的精度,即检测仪器与检测方法结合而得到的检测结果的精确程度。超声波探伤采用GB/T11345—1989标准按检测等级由低到高分为A、B、C三个级别,射线探伤采用GB/T3323—1987标准按检测等级由低到高分为A、AB、B三个级别,它们分别规定了手工超声波探伤的检测方法、探测面、检测范围和允许缺陷当量(dB值)以及射线探伤所要达到的灵敏度(透照厚度与像质计的关系)。
评定级别是指探伤人员在检出缺陷后依据标准对缺陷测量进而确定的焊缝内部质量级别。具体来说,超声波探伤指对波高在测长线与判废线之间(Ⅱ区)缺陷测长后,依标准GB/T11345—1989表6进行缺陷定级;射线探伤是指测量底片上缺陷指示长度和大小,依标准GB/T3323—1987表6、表7、表9、表10并综合评级(见该标准16.1~16.4),这一条是每一个探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
2、超标缺陷处理与复探、扩探
GB 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只规定了检测方法、检测比例和合格级别,对于缺陷的处理没有明确要求。参照JG 18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和其他行业焊接检验标准规范的要求,对于检出的缺陷可作如下处理:
(1)检测出的不允许缺陷必须返修,返修后按同种检测方法检测合格后方认为该焊缝合格。
(2)对要求抽查检验的焊缝,发现不允许缺陷后,应在被检测区域两端整条焊缝长度的各10%且不小于200mm(长度允许时)的区域扩检。
A)若在扩检区域未发现超标缺陷,应认为该焊缝合格。B)若在扩检区域发现超标缺陷,则该条焊缝全检。
(3)对于现场安装要求抽查检验的焊缝,发现不允许缺陷后,按下述原则扩检;
A)增加该类型同一焊工焊接的两条焊缝检测,若此两条扩检焊缝未发现超标缺陷,应认为该批焊缝合格。B)若此两条扩检焊缝发现超标缺陷,则每一条含超标缺陷的焊缝按上述原则再各抽检两条焊缝。C)若再次抽检的焊缝未发现超标缺陷,应认为该批焊缝合格。D)若再次抽检的焊缝仍发现有超标缺陷,则该焊工焊接的该类型焊缝全检。同时,可协商适当增加其余焊缝检测比例。
参考文献
[1]田锡唐.焊接结构.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2]黄文哲.焊接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白云.钢结构.钢结构》编辑部,2003.2
[4]田锡唐.火焰成形研究论文集.哈尔滨工业大学,1980

『肆』 用proe怎么画用钢材焊接的结构图

proe也有钢架和焊接模块的~
efx钢架设计版视频参权考
http://proe.blog.163.com/blog/static/174594657201171392227170/

『伍』 怎么快速用CAD画出钢结构图、怎么看懂刚结构图。

建议不要心急,画图也是个精细活,先要学习钢结构的基本表示方式,比如H型钢、槽钢等的画法,焊接的表示等等;其次需要学习怎么用CAD绘图,这部可以直接用你需要绘制的图纸进行学习,耐心画完一张或几张图纸之后你应该就可以看明白图纸了。最快也需要一周左右吧。。。

『陆』 结构工程师: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 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结构施工图在整个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切不可草率从事。

对结构施工图的基本要求是:图面清楚整洁、标注齐全、构造合理、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及行业规范,能很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并与计算书一致。

通过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应掌握各种结构构件工程图表的表达方法,会应用绘图工具手工绘图、修改(刮图)和校正,同时能运用常用软件通过计算机绘图和出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三种:

一、详图法。它通过平、立、剖面图将各构件(梁、柱、墙等)的结构尺寸、配筋规格等“逼真”地表示出来。用详图法绘图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梁柱表法。它采用表格填写方法将结构构件的结构尺寸和配筋规格用数字符号表达。

此法比“详图法”要简单方便得多,手工绘图时,深受设计人员的欢迎。其不足之处是:同类构件的许多数据需多次填写,容易出现错漏,图纸数量多。

三、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以下简称“平法”)。

它把结构构件的截面型式、尺寸及所配钢筋规格在构件的平面位置用数字和符号直接表示,再与相应的“结构设计总说明”和梁、柱、墙等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平法的优点是图面简洁、清楚、直观性强,图纸数量陵没芹少,设计和施工人员都很欢迎。

为了保证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实现全国统一,建设部已将平法的制图规则纳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详见《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JBT-518 00G101)(以下简称《平法规则》)。

“详图法”能加强绘图基本功的训练:“梁柱表法”目前还在广泛应用;而“平法”则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毕业设计时宜在掌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结构施工图绘制的具察早体内容

基本内容

一、 图纸 目录

全部 图纸 都应在“ 图纸 目录”上列出,“ 图纸 目录”的图号是“G-0”。

结构施工图的“图别”为“结施”。“图号”排列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按施工顺序从下到上。例如,“结构总说明”的图号为“G-1”(G表示“结施”),以后依尺毕次为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基础及基础梁平面、由下而上的各层结构平面、各种大样图、楼梯表、柱表、梁大样及梁表。

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又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梁、柱、剪力墙配筋图等,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剖面配筋图),并应和相应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此时应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排列。

二、结构总说明

“结构总说明”是统一描述该项工程有关结构方面共性问题的 图纸 ,其编制原则是提示性的。设计者仅需打“√”,表明为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项目,并在说明的空格中用0.3mm的绘图笔填上需要的内容。

必要时,对某些说明可以修改或增添。例如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梁上的构造柱,钢筋锚入梁内长度及钢筋搭接长度均可按实际设计修改;单向板的分布筋,可根据实际需要加大直径或减少间距等等;图中通过说明可用K表示φ6@200、G表示φ8@200.也可用“K6”、 “K8” “K10” 、“K12”依次表示直径为6、8、10、12而间距均为200mm的配筋。

有剪力墙的高层建筑宜采用“(高层)结构说明”。

三、桩基础统一说明及大样

人工挖孔(冲、钻孔)灌注桩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一般都有统一说明及大样。与结构总说明不同的是,图中用“×”表示不适用于本设计的内容,对采用的内容不必打“√”,同时应在空格处填上需要的内容。

桩表中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桩基础验收时单桩承载力试验的依据,宜取100kN的倍数。

确定“设计桩顶标高”时,应考虑桩台(桩帽)的厚度、地基梁的截面高度和梁顶标高、地基梁与桩台面间的预留空间、桩顶嵌入桩台的深度等因素。

图中的“不另设桩台的桩顶大样”,其“设计桩顶标高”应在施工缝处,大样上段可看作截面不扩大的桩台,应增加端部环向加劲箍及构造钢筋网,注明配筋量等。

四、基础及基础梁平面

⒈ 基础平面与基础梁平面可合并为一图,比例可用1:100;大样图可用1:60或1:50;基础说明可用6号仿宋字体。

基础梁用双细实线表示,梁宽要按比例画。首层内、外墙及第一跑楼梯的相应位置下均应布置基础梁:“地骨”一般只用于跨度小、高度不到顶的内部隔墙(如厕位隔墙);按抗震设计时,一般要沿轴线在相邻基础间布置基础梁。

⒉ 尺寸标注

尺寸线通常分为总尺寸线、柱网尺寸线、构件定位尺寸线三类。构件定位尺寸应尽量靠近要表示的构件,位于平面中部及远端的构件应另加标注。

总尺寸及柱网尺寸、轴线符号、注写方向、圆圈大小均要符合制图标准的规定。要注意区分主轴线和辅助轴线,凡出现在基础平面上的竖向构件的定位轴线才能编为主轴线。

边柱、角柱及梯间两侧的柱,一般以其外边缘定位,中间柱以底层柱中定位,剪力墙以墙中或不收级一侧定位,变形缝以缝两侧的双柱或墙柱净距定位,且必须采用主轴线。

层间的楼梯平台如用梁上起柱(LZ)支承,要标出小柱的定位尺寸。

基础梁的边梁按外边缘定位,中间梁一般以梁中定位,且必须采用主轴线。

基础以中心定位。桩台的中心一般与柱中重合,对联合桩台则应使桩群的重心与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同一类型桩台应选一个标出桩的相对位置。

各种受力构件(梁、柱、剪力墙等)宜在图中构件旁注上截面尺寸。同一编号的构件可只注其中一个构件的尺寸。

⒊ 基础大样应画出剖面、平面、配筋图,内容详尽至满足施工要求。在剖面图中,要正确表示双向配筋的相对位置关系,一般应将弯矩较大的一向放在外层。对于方形桩台,为免施工时放错,应使双向配筋量相等。

⒋ 基础说明应包括:

⑴ 结构总说明和桩基础统一说明中没有提及的基础做法;

⑵ 桩台面标高、桩顶设计标高、桩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要求等;

⑶ 柱与轴线、基础梁与轴线以及基础与柱的位置关系;

⑷ 与基础定位有关的柱、剪力墙的截面尺寸;

⑸ 构件编号说明等。

结构图中的文字说明应尽量简短,文法要简要、准确、清楚,叙述的内容应为该图中极少数的特殊情况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大量情况。

五、各层结构平面

结构平面图有两种划分方法:按“梁柱表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可分为模板图和板配筋图(当结构平面不太复杂时可合并为一图);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需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配筋图以及梁、柱、剪力墙、地下室侧壁配筋图等)。

各层的“模板图”及“板配筋图”可按本节所述方法绘制。

⒈ 尺寸线标注:通常分为结构平面总尺寸线、柱网尺寸线、构件定位尺寸线及细部尺寸线等。标注要求同前所述。

⒉ 平面图中梁、柱、剪力墙等构件的画法:原则是从板面以上剖开往下看,看得见的构件边线用细实线,看不见的用虚线。剖到的承重结构断面应涂黑色。

凡与梁板整体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如窗顶装饰线、花池、水沟、屋面女儿墙等,必须在结构图中表示。构件大样图应加索引。

对平面中凹下去的部分(如凹厕、孔洞等),要用阴影方法表示,并在图纸背面用红色铅笔在阴影部分轻涂。如有凹板,应标出其相对标高及板号。

楼梯间在楼层处的平台梁板应归入楼层结构平面之内。对梯段板及层间平台,应用交叉细实线表示,并写上“梯间”字样。

⒊ 绘图顺序:一般按底筋、面筋、配筋量、负筋长度、板号标志、板号、框架梁号、次梁号、剪力墙号、柱号的顺序进行。

板底、面钢筋均用粗实线表示,宜画在板的1/3处。文字用绘图针笔书写,字体大小要均匀(可用数字模板),当受到位置限制时,可跨越梁线书写,以能看清为准。所有直线段都不应徒手绘制。

双向板及单向板应采用表示传力方向的符号加板号表示。

在板号下中应标出板厚。当大部分板厚度相同时,可只标出特殊的板厚,其余在本图内用文字说明。

在各层模板图中,应标出全部构件(板、框架梁、次梁、剪力墙、柱)的编号,不得以对称性等为由漏标。

过梁(GL)应编注于过梁之上的楼层平面中。

梁上起柱(LZ),要标出小柱的定位尺寸,说明其做法。

⒋ 底筋的画法

结构平面图中,同一板号的板可只画一块板的底筋(应尽量注于图面左下角首先出现的板块),其余的应标出板号。

底筋一般不需注明长度。绘图时应注意弯钩方向,且弯钩应伸入支座。

对常用的配筋如φ6@200、φ8@200、φ10@200等可用简记法表示,与结构总说明配合使用。

分布筋只在结构总说明中注明,图中不画出。

⒌ 负筋的画法

同一种板号组合的支座负筋只需画一次。如某块板的支座另一边是两块小板时,则只按其中较大的板配置负筋。

板的跨中不出现负弯矩时,负筋从支座边可伸至板的L0/3(活载大于三倍恒载)、L0/4(活载不大于三倍恒载)、或L0/5(端支座)。L0为相邻两跨中较大的净跨度。双向板两个受力方向支座负筋的长度均取短向跨度的1/4.钢筋长度应加上梁宽并取50mm的倍数。板的跨中有可能出现负弯矩时,板面负筋宜采用直通钢筋。

负筋对称布置时,可采用无尺寸线标注,负筋的总长度直接注写在钢筋下面;负筋非对称布置时,可在梁两边分别标注负筋的长度(长度从梁中计起);端跨的负筋无尺寸线时直接标注的是总长度;以上钢筋长度均不包括直弯钩长。

板厚较大的悬臂板筋和直通负钢筋,均应加设支撑钢筋,并在图中注明。

⒍ 其他

对平面图中难以画清楚的内容,如凹厕部分楼板、局部飘出、孔洞构造等,可用引出线标注,或加剖面索引、用大样图表示。

板面标高有变化时,应标出其相对标高。

砌体隔墙下的板内加筋以粗直线表示(钢筋端部不必示出弯钩),并且注明定位尺寸。

详图法施工图

一、框架梁、柱配筋图

⒈ 框架大样图可用1:40比例绘制。 各柱柱中、悬臂梁根部、框架梁两端及跨中各作一个剖面,均用1:20比例绘制。

⒉ 完整标出框架的构件尺寸及定位尺寸,并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柱高、梁顶标高。

⒊ 柱的纵向钢筋

纵向钢筋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的切断点要画弯钩;Ⅱ级钢筋的切断点用短斜线标出,并斜向钢筋一方;钢筋如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点或焊点用圆点表示。箍筋可用中粗实线表示。

⑴ 柱的纵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采用搭接连接时,要标出搭接位置及搭接长度(取50mm的倍数,以下同);柱纵筋需要分批接驳时,应标出每次接驳的位置。

⑵ 柱中插筋及切断钢筋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的方法注明。

⑶ 顶层柱顶柱筋及梁筋的锚固做法,应在图上有所表示。

⑷ 柱的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和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⒋ 柱的箍筋

⑴ 柱箍筋加密区范围以及加密区、非加密区、节点核芯区的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⑵ 箍筋按规定需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柱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的做法,并注意箍筋末端弯钩的画法。

⒌ 梁的纵向钢筋

⑴ 悬臂梁负筋,应与框架梁边跨的负筋一起考虑,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配,以免支座钢筋过密。

⑵ 梁纵筋由于构造原因不能伸入邻跨时,可将部分钢筋向下或向上锚入柱内,绘图时可根据需要调整配筋。

⑶ 梁的支座负筋分批切断时,在图中应分批标明切断点位置。为便于区分钢筋,详图中宜加上钢筋编号。

⑷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贯通钢筋,当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度对接焊接长时,应标出接点位置;当采用两端与支座负钢筋搭接的方式或在跨中一次搭接的方式接长时,应在图纸上注明搭接位置及长度。

除贯通筋外,有时尚需增加架立筋以满足箍筋肢距的需要,此时应将贯通筋与架立筋分别标出。

⑸ 梁端底筋及面筋锚入柱内的锚固长度LaE,可采用文字说明的方法。

⒍ 梁的吊筋

梁侧有集中荷载(次梁)作用时,应标出吊筋及附加箍筋的位置,并画出吊筋的大样。

⒎ 梁的箍筋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加密区及非加密区的箍筋做法应在图上注明;

⒏ 梁的腰筋

梁的腰筋为按构造配置时,长度伸至梁端即可;按计算(抗扭或侧向抗弯)而设置的腰筋,其锚入柱内的长度为LaE,绘图时须注意其区别。

⒐ 梁剖面大样

梁剖面大样中各类纵筋和箍筋要分别标注,并标明剖面尺寸。

采用复合箍筋时,应在剖面旁边用示意图表示复合箍筋的做法。抗扭箍筋应注意箍筋末端弯钩的画法。

二、剪力墙配筋图

⒈ 剪力墙配筋平面图及剖面图的比例可与框架大样图相同。连梁因为钢筋通长配置,故截面及配筋相同的连梁可只作一个剖面,比例可用1:20或1:30.

⒉ 用一度尺寸线标明层高及连梁高,注上连梁顶的标高。标明剪力墙的定位轴线、开口尺寸、各片墙的厚度、宽度及端部暗柱或明柱的尺寸。

对平面或剖面中的孔洞(如电梯井、门洞等),要用阴影方法表示,并在图纸背面用红色铅笔在阴影部分轻涂。

⒊ 剪力墙的钢筋

⑴ 剪力墙各种钢筋的用量应在平面及剖面图中适当表示。当竖向钢筋沿高度减少时,要标出考虑锚固长度后纵筋的切断位置。

⑵ 连梁的底筋、面筋、腰筋、箍筋以及拉结筋的数量及构造要求,应在图上表达清楚。

钢筋均用粗实线表示。Ⅰ级钢筋的切断点画弯钩,Ⅱ级钢筋画短斜线。

⒋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关系、拉结筋的做法、钢筋的搭接做法、水平钢筋转角构造、顶层竖筋与屋面板的锚固、墙与柱之连接等构造做法,应在施工图中或在(高层)结构说明中表达清楚。

三、楼梯配筋图

楼梯配筋图可结合建筑施工图,在其楼梯剖面大样图预留的位置直接绘出。

梁大样及梁表梁表也有多种形式,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梁表。填表前应与图对应搞清各符号含义。下面以图10-2为例说明梁表的填写方法。

⒈ 梁号应由基础梁开始往上按施工顺序逐层填写,同一层先填框架梁再填次梁、梯梁;当几层框架梁(如三至五层的第3号框架梁)相同时,“梁号”可表示为“3~5KL3”等;连续梁的“分号”可只填跨号(如-1,-2,-P等)。

⒉ 基础梁及独立梁的梁顶标高一定要填写。基础梁的梁顶标高一般可取室内设计标高以下50mm;外墙下的基础梁,尚应使梁底低于室外地面设计标高,以免外墙面因沉降不同出现开裂现象。

⒊ 截面型式及截面尺寸应按梁表中的梁截面型式填写。必要时,可对其作出修改或补充。

⒋ 梁的跨度一般按轴线距离填写(单位:毫米),支座宽则从轴线计起,悬臂跨应填写端部尺寸h1等。

⒌ 梁表中①②号筋必须逐跨填写,不得使用相同号“``”。梁的底筋如分排放置时,应用二、三或“上、下”注明;①②号筋不标注S1、S2长度时,按梁表说明第7条的规定执行,应在该条文处填写锚固长度为40d(不少于LaE),d为钢筋直径。

⒍ 在某一梁跨内所填的⑧及⑨号钢筋如无注明“左”或“右”时,是指该跨右端支座(按分跨编号循序而言)的钢筋,填写时应特别注意。

⒎ 梁表说明第8条中,⑤号筋与⑦、⑨号筋的搭接长度宜改为40倍⑤号筋直径(不少于受拉搭接长度),以满足作为贯通筋的要求。

⒏ ⑦号筋的C5及La长度,可取50mm的倍数;⑨号筋如分排放置,要用二、三或“上、下”注明;④⑤号筋的截面积应不少于⑦或⑨号筋截面积的1/4;⑩号筋等的C1长度,不宜少于C2的1.5倍,伸至内跨应不少于 Ln/3.⒐ 通长钢筋应注明“通长”字样并说明允许搭接的部位;如采用④号连通筋,除首跨C1及末跨C2需填写外,其余均用“连通”或“* ”号表示。

⒑ 悬臂跨⑩号或支座的⑦、⑨号钢筋互相搭接而不需要④⑤号筋时,宜用斜线将该项划去,以方便检查有否遗漏。

⒒ 箍筋要注明端部及跨中的范围;如为抗扭箍,要在旁边注明“(抗扭)”。

⒓ 次梁作用处,除2根吊筋外,每侧宜再加3到4个密箍;悬臂端集中力处,宜再加4个密箍;密箍直径与该梁段其它箍筋相同,间距为50mm.

⒔ 腰筋为一排时,不必写排数。

三、楼梯表

目前流行有多种式样的楼梯表,其表达方式、符号不尽统一,但其填写方法都相似。

⒈ 梯板号:应由首层(或地下室)第一跑开始按施工顺序由下往上进行编号。折板式楼梯的上、下跑梯板由于类型不同,不能用同一编号。编号时应结合楼梯间剖面大样进行。

⒉ 梯板的跨度、厚度、踏步尺寸等,应按大样图对应填写,单位为毫米。

⒊ 梯板的负筋长度:在所选楼梯表的大样中,应留意标注的负筋长度是水平投影还是与梯板方向平行的长度。

⒋ 当梯板底筋要在弯折处分开锚固时,底筋应分段填写,并标注锚固长度;弯折处的负筋长度应加长,见2.4.1节。

⒌ 首段梯板应支承于基础梁或地下室底板,不应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如梯表提供的大样图不符合要求,可作修改或另绘大样。

⒍ 梯表说明中,应填写混凝土强度等级;梯板的分布筋宜改为φ8@250;梯扶手下应另加2φ12.

按平法设计的配筋图,应与相应的“梁、柱、剪力墙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配合使用。各类构件的构造通用图及说明都是简明叙述构件配筋的标注方法,再以必要的附图展示构造要求。目前已有多种与平法或“原位图示法”配套使用的“通用图及说明”,选用时应与国家标准《平法规则》相符合。并在各类构造通用图说明的空格处填上需要的内容。

柱平法施工图

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柱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则宜用截面注写方式。

在平法施工图中,应在图纸上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并在图中用粗线表示出该平法施工图要表达的柱或墙、梁,(实际图纸粗线只画其中一项)。

结构层楼面标高是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对应一致。

⒈ 列表注写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具体注写方法详见《平法规则》。

⒉ 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⑴ 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⑵ 柱的竖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并集中标注在大样旁边。

⑶ 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⑷ 必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 )”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⑸ 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也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剪力墙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则宜用截面注写方式。

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可采取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柱或梁平面图合并绘制。当剪力墙较复杂或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应按标准层分别绘制。

在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也应采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对于轴线未居中的剪力墙(包括端柱),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

⒈ 列表注写方式:把剪力墙视为由墙柱、墙身和墙梁三类构件组成,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构件的截面图。在各种构件的表格中,应自构件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详见《平法规则》。

⒉ 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下面以图10-5为例说明其表达方法:

⑴ 选用适当比例原位放大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对各墙柱、墙身、墙梁分别编号(编号方法可见第一章)。

⑵ 从相同编号的墙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截面尺寸、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注写要求与平法柱相同)。

⑶ 从相同编号的墙身中选择一道墙身,按墙身编号、墙厚尺寸,水平分布筋、竖向分布筋和拉筋的顺序注写具体数值。

⑷ 从相同编号的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梁,依次引注墙梁编号、截面尺寸 、箍筋、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墙梁顶面标高高差。墙梁顶面标高高差,是指相对于墙梁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高于者为正值,低于者为负值,无高差时不注。

⑸ 必要时,可在一个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 )”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⑹ 如若干墙柱(或墙身)的截面尺寸与配筋均相同,仅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墙柱(或墙身)号。

⑺ 当在连梁中配交叉斜筋时,应绘制交叉斜筋的构造详图,并注明设置交叉斜筋的连梁编号。

『柒』 求单层活动房钢架结构设计图纸和板房安装说明!越详细越好!最好是把从开始焊接钢架结构到安装板房所有过

首先是焊接主体框架,四边各一个立柱,中间以三米一跨加一根立柱,当然也可以是二米一根,

立柱顶连接起来,看你是多高的房子,如果是2.8米那么中间加一道就可以了。这样墙的框架就出来了,顶子上如果是一坡出水,那么根据跨度来焊檩条,一般是一米一根檩条。如果是二坡出水那就要焊人字梁了。从图片中可以看出。

安装彩钢板就简单了,先安墙板,再安装顶板,全部用自攻螺丝固定。最后就是装饰工程了。

如打银角,包边等等。

『捌』 工字梁焊接结构怎么设计!

按规范走啊

阅读全文

与焊接框架图怎么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锈钢和铜哪个更吸热 浏览:273
200w蕊片如何焊接 浏览:351
钢筋挤压连接技术有什么和什么区别 浏览:890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钢铁长城 浏览:241
75钢管理论重量是多少 浏览:362
两用电焊机烧不锈钢是什么气 浏览:931
直销市政护栏需要多少钱 浏览:406
氧焊混合阀管断了 浏览:169
钢板什么切割切面最平 浏览:326
钢材复合板是指什么 浏览:818
网红面包模具哪里买 浏览:935
钢材索氏体怎么做 浏览:508
工艺管道焊接管台如何计算工作量 浏览:681
藤椅钢管弯了怎么恢复 浏览:829
ysl方管206号色 浏览:429
东吴证券三方存管银行有哪些 浏览:167
取钢板多久康复治疗 浏览:273
经常用水清洗的钢板用什么漆 浏览:959
铝合金成品变形缝多少钱 浏览:253
数控模具平底刀怎么磨好看又耐用 浏览: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