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A,B,C,D级压力容器划分与一二三类压力容器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一二三类是根据设计压力以及PV值,介质的性质等来划分的,重在说明容器的危险性,与焊接,探伤,紧密相连。
ABCD主要从结构上分的
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级别划分
级别A制造压力容器范围: 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A1) ;第三类低、中压容器(A2) ;球形储罐现场组焊或球壳板制 造(A3) ;非金属压力容器(A4) ;医用氧舱(A5)
代表产品:A1 应注明单层、锻焊、多层包扎、绕带、热套、绕板、无缝、锻造、管制等结构形式
级别B制造压力容器范围: 无缝气瓶(B1) ;焊接气瓶(B2) ;特种气瓶(B3) 代表产品:B2 注明含(限)溶解乙炔气瓶或液化石油气瓶。B3 注明机动车用、缠绕、非重复充装、真 空绝热低温气瓶等
级别C制造压力容器范围: 铁路罐车(C1) ;汽车罐车或长管拖车(C2) ;罐式集装箱(C3)
级别D制造压力容器范围: 第一类压力容器(D1) ;第二类低、中压容器(D2)
注:1.一、二、三类压力容器的划分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确定;
2. 超高压容器:设计压力大于及等于 100MPa 的压力容器; 高压容器:设计压力大于及等于 10MPa 且小于 100MPa 的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设计压力大于及等于 1.6MPa 且小于 10MPa 的压力容器; 低压容器:设计压力大于及等于 0.1MPa 且小于 1.6MPa 的压力容器。
3. 按分析设计标准设计的压力容器,其制造企业应持有A或C级许可证。
4. 球壳板制造项目含直径大于及等于 1800mm 的各类型封头。
5. 对于产品种类单一的制造企业,应对其许可范围进行限制,如限制产品或制造方法、 材质、种类、用途等。
拓展资料:
容器分类
压力容器分类概述
压力容器的分类方法很多,从使用、制造和监检的角度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承受压力的等级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
(2)按盛装介质分为:非易燃、无毒;易燃或有毒;剧毒。
(3)按工艺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
①反应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
②换热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容器。
③分离容器:用于完成介质的质量交换、气体净化、固、液、气分离的容器。
④贮运容器:用于盛装液体或气体物料、贮运介质或对压力起平衡缓冲作用的容器。
基本分类方法
压力容器分类应当先按照介质特性,按照以下要求选择分类图,再根据设计压力p(单位MPa)和容积V(单位L),标出坐标点,确定容器类别:
(1)对于第一组介质,压力容器的分类见图A-1。
(2)对于第二组介质,压力容器的分类见图A-2。
图A-1 压力容器分类图—第一组介质
图A-2 压力容器分类图—第二组介质
多腔压力分类
多腔压力容器(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夹套容器等)按照类别高的压力腔作为该容器的类别并且按该类别进行使用管理。但应当按照每个压力腔各自的类别分别提出设计、制造技术要求。对各压力腔进行类别划定时,设计压力取本压力腔的设计压力,容积取本压力腔的几何容积。
1.同腔多种介质容器分类
一个压力腔内有多种介质时,按组别高的介质分类。
2. 介质含量极小容器分类
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小时,应当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决定介质组别。
特殊情况分类
(1)坐标点位于图A-1或者图A-2的分类线上时,按较高的类别划分其类别。
(2)对于GB 5044和HG 20660两个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介质,应当按化学性质、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决定介质组别。(3)本规程1.4条范围内的压力容器统一划分为第Ⅰ类压力容器。
压力等级划分
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划分为低压、中压、高压和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
(1)低压(代号L) 0.1MPa≤p<1.6MPa
(2)中压(代号M) 1.6MPa≤p<10.0MPa
(3)高压(代号H) 10.0MPa≤p<100.0MPa
(4)超高压(代号U) p≥100.0MPa。
② 压力容器强度计算中A1,A2,A3,A4代表什么面积
A1——壳体承受内压或外压所需设计厚度之外的多余的金属面积;
A2——接管承受内压或外压所需设计厚度之外的多余的金属面积;
A3——补强区内的焊缝面积;
A4——补强区另加的补强面积;
A开孔削弱所需的补强面积;
要求:A1+A2+A3+A4>A
③ 金属材料a1a2a3温度是指什么
A1 A2 A3 指的是钢材。
A1(共析钢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经过PSK线时的相变点:727℃,此时发生珠光体与奥氏体之间的转变),在“平衡转变”过程中,钢的奥氏体转变点或共析转变点。铁碳相图针对的是最具代表性的铁碳合金,也就是碳素钢。
A1和A3是理想状态下非常缓慢加热时发生平衡相变时对应的温度线,也就是实际加热时总是会有一定的偏差。Acm和Accm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针对的是过共析钢。在热处理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际是有差别的,共析转变温度只是个理论值,A1,A2是实验过程中得到的。
A1、A3、Acm都是平衡临界点,即新相与旧相平衡的温度。但在热处理时,实际加热活冷却的速度不可能是非常缓慢的,因此,组织的转变都偏离平衡临界点出现迟滞现象,即钢中各相的转变温度在加热时要稍高于相图所指出的相变温度,在冷却时要稍低于相图所指出的相变温度。
(3)焊接加工a2和a3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杂质总含量<0.2%及含碳量不超过0.0218%的工业纯铁,含碳0.0218%~2.11%的钢,含碳大于 2.11%的铸铁。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④ 螺栓上的A1A2A3A4分别代表什么意思A270
A-表示奥氏体不锈钢,C-表示马氏体不锈钢,F-表示铁素体不锈钢。组别分为A1~A5,其每组的化学成分是不一样的。具体内容可以查看GB/T3098.6-2014中的附录B。
“A2-70”是不锈钢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的性能标记,“-”前的“A2”表示的是材料组别,即奥氏体钢第二组A2,“-”后的数字部分“70”表示产品的性能等级,其数字为最小抗拉强度为700N/mm2(700MPa)。
(4)焊接加工a2和a3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一、A—奥氏体钢
1、A1组钢是为机械加工专门设计的。该组钢具有高的硫含量,故比相应标准硫含量钢的耐腐蚀能力低。
2、A2组钢时最广泛使用的不锈钢,用于厨房设备和化工装置。该组钢不适用于费氧化酸类的代氮成分的介质,如游泳池和海水。
3、A3组钢是稳定型的不锈钢,钢的性能A2组钢相同。
4、A4组钢时耐酸钢,含MO元素,能提供相当好的耐腐蚀性。通常用于化纤工业,本组钢是为沸腾硫酸而开发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合于含氮化物的场合。还常用于食品工业和造船工业。 A5组钢时稳定型耐酸钢,钢的性能与A4组钢相同。
二、C—马氏体钢
马氏体钢分为C1,C3和C4三组,他们能淬火到极高的强度,并且有磁性。
1、C1组钢的耐腐蚀性有限,用于涡轮、泵和刀。
2、C3组钢耐腐蚀性比C1钢好,但仍是有限的,用于泵和阀。
3、C4组钢的耐腐蚀性有限,用于机械加工材料,其他方面于C1组钢类似。
⑤ 模具冲裁板料A1、A2、A3、A4是怎么分的,是那种型号的钢板
A3钢:是低碳钢中的一种钢材,低碳钢分A1\A2\A3\B1\B2\B3\.A表示钢的力学性能,B表示钢的化学成分。A3钢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与Q235钢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