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焊接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焊接质量检验不仅包括对焊接构件的检验,对其焊接过程的检验也由其重要。下面就从焊前检查,焊中检查,焊后检查这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焊前检查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从人员的配置,机械装置,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环境,焊接过程的检验这六个方面进行控制。
(1)焊工资格审查
人员的配置主要从焊工资格检查这方面进行控制。主要检查焊工资格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所具有的焊接资格证书工种是否与实际从事的工种相适应。
(2)焊接设备检查
焊接设备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焊接设备的型号,电源极性是否与焊接工艺相吻合,焊接过程中所用到的焊炬,电缆,气管,以及其他焊接辅助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是否准备齐全。
(3)原材料检查
焊接材料的质量对焊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焊接材料的检查主要包括对焊接母材,焊条,焊剂,保护气体,电极等进行质量控制。检查这些原材料是否与合格证和国家标准相符合,检查期包装是否有损坏,质量是否过期等。
(4)焊接方法检查
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其中电弧焊包括焊条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等),电阻焊,钎焊等。焊接方法是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焊接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手段。
(5)焊接环境检查
焊接环境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焊接场所可能会遭遇环境温度,湿度,风雨等不利因素。检查是否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出现下列情况必须停止焊接作业:采用电弧焊焊接工件时,风速≥8m/s;气体保护焊焊接时风速不大于2m/s;相对湿度不超过90%;采用低氢焊条电弧焊时风速不大于5m/s;下雨或下雪。
(6)焊接过程检查
为了保证焊接能够正确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经常需要增加焊接过程的质量检查程序。焊接过程质量检查通常由专职或兼职质量检验员进行,从焊接准备工作开始,对人员配备,焊接设备,焊接材料,焊接环境,焊接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检查、监控。
二、焊接过程中检查
(1)焊接缺陷
尤其是采用多层焊焊接时,检查每层焊缝间是否存在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是否及时处理缺陷。
(2)焊接工艺
焊接过程是否严格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包括对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规范、焊接变形及温度控制等方面进行检查。
(3)焊接设备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设备必须运行正常,例如焊接过程中的冷却装置,送丝机构等。
三、焊后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焊缝表面咬边、夹渣、气孔、裂纹等检查,这些缺陷采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就可以观察。2、尺寸缺陷检查,例如焊缝余高、焊瘤、凹陷、错口等,需采用焊接检验尺进行测量。3、焊件变形量检查。
(2)致密性试验检查
常用的致密性试验检验方法有液体盛装试漏、气密性实验、氨气试验、煤油试漏、氦气试验、真空箱试验。1、液体盛装试漏试验主要用于检查非承压容器、管道、设备。2、气密性试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利用远低于容器工作压力的压缩空气,在焊缝外侧涂上肥皂水,当通入压缩空气时,由于容器内外存在压力差,肥皂水处会有气泡出现。
(3)强度试验检查
强度试验检查分为液压强度试验和气压强度试验两种,其中液压强度试验常以水为介质进行,对试验压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1.5倍。
(1)焊接设备需要怎么验收扩展阅读
常用的射线无损检测方法有:
1、射线探伤检验方法。射线探伤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射线源发出的射线穿透焊缝,在胶片上感光,焊缝的缺陷的影像便显示出来。
2、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超声波探伤与射线探伤相比较,具有一定优势,例如,灵敏度高、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等,最主要对人体无伤害。但是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显示缺线不够直观,对探伤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比较高。
3、渗透探伤检验方法。渗透探伤法的主要检验原理是借助颜料或荧光粉渗透液涂敷在被检焊缝表面,使其渗透到开口缺陷中,清理掉多余渗透液,干燥后施加显色剂,从而观察缺陷痕迹。
4、磁性探伤检验方法。磁性探伤检验方法和渗透探伤检验方法都是焊件表面质量检验方法的一种,主要用于检查表面及附近表面缺陷。以上所述的外观检查、致密性检查、无损探伤检查都属于对焊接构件非破坏性检验,其中焊接检验包括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两种方式。针对于破坏性检验又可以划分为力学性能检验、化学分析及实验、金相检验、焊接性检验和其他检验等几种方式。
㈡ 焊接工程质量验收有哪两种验收标准
焊接工程质量验收除了《GB/T 12467-1990 焊接质量保证 一般原则》的总体原则外,还分别对钢结构回及工业设备及管答道,作了具体的验收规定,这两个国家强制性标准为《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GB 50683-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㈢ 设备验收需要注意哪几方面
1: 设备验收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外观检验 1.对设备及外包装进行拍照记录,检查设备的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浸湿,受潮,变形等情况,对外包装箱的表面及封装状态进行检查; 2.检查设备和附件表面有无残损,锈蚀,碰伤等情况,重点检查主机,主要配件和主要工作面; 3.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设备和附件有损伤,锈蚀,使用过的迹象等问题,应作详细记录,并重点拍照留据,及时向供应商办理退换,索赔手续. 二,数量检验 1.数量检查时应以供货合同和装箱单为依据,检查主机,附件等设备规格,型号,配置及数量,并逐件清查核对; 2.认真检查随机资料是否齐全,如说明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保修单等,计算机的相关技术资料应包括驱动程序等软件在内; 3.要注意检查设备的序列号和出厂编号,必要时可以进行网上核对; 4.认真作好开箱清点记录,写明地点,时间,参加人员,箱号,品名,应到和实到数量,如发现短缺,错发等问题,要及时作好记录并保留相关材料. 三,质量检验 1.设备加电测试之前,应检查所接电源,确保和设备电源要求一致; 2.设备应能够正常启动,运行期间无故障报错信息,应对设备进行至少48小时不间断的加电测试; 3.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安装,调试; 4.对照产品说明书,检查设备的技术指标和硬件配置是否达到要求; 5.设备试运行验收时要认真作好记录.若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应将详细情况书面通知供货单位和负责采购单位. 四,填写验收记录表 若外观验收,数量验收,质量验收结束后,发现任何一项不符合合同文件的要求,须得到供货方代表的认可(签字,盖章). 若仪器设备经过测试,其配置和性能达到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应填写设备开箱清点记录表和设备加电测试记录表,作为设备验收文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