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管道需要焊后热处理
一般情况下有应力腐蚀的管道及其他对消除残余应力有严格要求的管道,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钢材应进行焊后热处理,可参照GB50316
附录G,GB20801.4的9.2条和GB150第10.4条及业主相关文件的要求。
②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后热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产生冷裂纹。焊前预热温度一般在100-200度,
后热不属于热处理,也是一种缓冷措施,后热的温度在200-300度,有的单纯是为了缓冷,有的是针对消氢处理的,一定的后热温度,能使焊缝中氢扩散出来,不至于集聚导致裂纹。后热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厚度来确定,一般不会低于0.5小时的。
焊后热处理的就多了,主要分为四种:
1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2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1150之间,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尤其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艺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钢的耐磨性,硬度等。
3先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处理再进行低于下转变温度下的热处理。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在上下转变温度之间进行的焊后热处理。750-900之间,一些材料的实效强化重结晶退火等。
想详细的了解,建议找些书看看。不好讲的太详细。
错误之处,大家多多批评。
③ 一般化工容器在什么条件下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
有安全要求的情况下都需要焊后热处理。
④ 什么种类管道焊后需要热处理
压力管道。
其中常见的湿H2S应力腐蚀环境(就是采用碳钢抗HIC或SSC的场合),碳钢与不锈钢用于碱液环境,碳钢用于氨水环境等,无论厚度是否满足本文表1的要求,均需焊后热处理,以减小焊接残余应力,避免应力腐蚀。
对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钢材,焊后应及时进行热处理。其中容易产生焊接延迟裂纹的钢材主要是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主要有15MnVR,15MnNbR、13MnMoNbR等,在压力管道领域均不常见。
(4)什么情况下焊接时应采取后热措施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焊接管道时应避免雨、雪、大风等不利天气,如必须在风速超过8m/s或雨雪天气条件下施工时,须采取搭防风雨棚等有效防护措施;焊区环境温度低于-20℃时,应预热焊口,余热温度在100~200℃,长度在200~250mm。
2、管材壁厚大于5mm时,应对管端焊口部位铲坡口,如用气焊加工管道坡口,须清除坡口表面的氧化层,并磨平凹凸不平处。
3、焊接前须对坡口及其内外表面进行清理,包括管道边缘100mm范围内的泥垢、油、漆、锈、毛剌等,收工前应在管道(公众号:泵管家)两端设临时盲板。
4、焊接时禁止强行对口,以减少内应力,防止出现裂纹。
⑤ 什么情况下焊缝需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
预热:计算碳当量,碳当量在0.45到0.6之间,局部预热或100-150度预热,碳当量大于0.6,必回须预热,且预热温度一般答200度以上,对于碳当量小于0.45的钢材,当厚度大于25毫米是也要预热。这是焊接方面,在热处理角度来讲,预热有去氢和减少热应力的产生两方面作用,因为之后还要去应力退火,所以不细说了。去氢就是使氢扩散或逸出,减少细微孔的数量,增加工件抗裂能力或裂纹产生的可能。
焊后去应力退火,PWHT,去除焊接后工件的残余应力,提高工件稳定性。焊接时会在焊接部位产生热应力,这一步是去除残余应力的步骤不可省略。有时也叫回火(不规范的称呼)。
以上2种都是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
⑥ 为什么对某些焊接构件焊后要热处理
焊前要预热以及焊后要热处理基于以下原因:这个母材有热裂纹倾向,或者比较厚。所以需要预热。整体结构拘束度大,应力大,因此需要焊后热处理消除应力
⑦ 哪些钢材需要焊后热处理
热处理一来般是消除内应力的。低合金源钢和高合金钢厚度预热范围一般是根据材质定的,
所以厚度超过30的低碳钢需要热处理,一般板材越厚内应力越大;
低合金钢在0度,需预热;
对于厚度超过30mm的碳钢焊接时也需要预热.
⑧ 焊后热处理是指
预热是焊前将坡口及坡口两端100mm区域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工序,主要用来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和焊接应力,一般用于厚板或淬硬倾向较大的材料。
后热是指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后热的目的是降低焊接接头特别是热影响区中扩散氢的含量,所以又称去氢处理,是焊接某些低合金结构钢预防产生延迟裂纹的重要工艺措施。后热温度一般为200~350℃,时间不少于30分。
焊后热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残余应力的。
详情见我下面的粘贴内容:
重要构件的焊接、合金钢的焊接及厚部件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必须预热。焊前预热的主要作用如下:
(1)预热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焊接接头的抗裂性。
(2)预热可降低焊接应力。均匀地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可以减少焊接区域被焊工件之间的温度差(也称为温度梯度)。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变速率,有利于避免产生焊接裂纹。
(3)预热可以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对降低角接接头的拘束度尤为明显,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裂纹发生率下降。
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选择不仅与钢材和焊条的化 学成分有关,还与焊接结构的刚性、焊接方法、环境温度等有关,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确定。另外,预热温度在钢材板厚方向的均匀性和在焊缝区域的均匀性,对降低焊接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局部预热的宽度,应根据被焊工件的拘束度情况而定,一般应为焊缝区周围各三倍壁厚,且不得少于150-200毫米。如果预热不均匀,不但不减少焊接应力,反而会出现增大焊接应力的情况。
焊后热处理的目的有三个:消氢、消除焊接应力、改善焊缝组织和综合性能。
焊后消氢处理,是指在焊接完成以后,焊缝尚未冷却至100℃以下时,进行的低温热处理。一般规范为加热到200~350℃,保温2-6小时。焊后消氢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加快焊缝及热影响区中氢的逸出,对于防止低合金钢焊接时产生焊接裂纹的效果极为显著。
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加热和冷却的不均匀性,以及构件本身产生拘束或外加拘束,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在构件中总会产生焊接应力。焊接应力在构件中的存在,会降低焊接接头区的实际承载能力,产生塑性变形,严重时,还会导致构件的破坏。
消应力热处理是使焊好的工件在高温状态下,其屈服强度下降,来达到松弛焊接应力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整体高温回火,即把焊件整体放入加热炉内,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在空气中或炉内冷却。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80%-90%的焊接应力。另一种方法是局部高温回火,即只对焊缝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加热,然后缓慢冷却,降低焊接应力的峰值,使应力分布比较平缓,起到部分消除焊接应力的目的。
有些合金钢材料在焊接以后,其焊接接头会出现淬硬组织,使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坏。此外,这种淬硬组织在焊接应力及氢的作用下,可能导致接头的破坏。如果经过热处理以后,接头的金相组织得到改善,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塑性、韧性,从而改善了焊接接头的综合机械性能。
⑨ 哪些焊接接头需要做热处理
下列焊接接头应进行焊后热处理:
(1)壁厚>30mm的碳钢管子与管件。版
(2)壁厚>32mm的碳素钢压力权容器。
(3)壁厚>28mm的普通低合金钢压力容器。
(4)耐热钢管子与管件(一定条件下,另有规定的除外)。
(5)经焊接工艺评定需进行热处理的焊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