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焊接工艺 > 19世纪船舶制造如何焊接

19世纪船舶制造如何焊接

发布时间:2023-09-30 11:49:01

Ⅰ 19世纪钢制船体如何铆接

全钢船是建立在大钢铁工业和充足动力的蒸汽机基础上的,此时是采用铆接技术造船,焊接还不成熟,铆接方法和现在汽车大梁的铆接工艺一样,都是热铆的。

Ⅱ 焊船一般用什么焊接方法

现在船舶制造业多数都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为主,毕竟二氧化碳保护焊的生产效率高,并且还能辅助机具实现自动化焊接。

Ⅲ 焊接的发展史

电焊是在19世纪末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1885年俄国H.H.别纳尔多斯发现了碳极电弧。
1887年美国E.汤姆森(Elihu Thomson)发明了用于薄板焊接的电阻焊。
20世纪初,手弧焊已进入实用阶段。20年代美国制成了自动电弧焊机。
1930年美国发明了埋弧焊。
40年代和50年代初,钨极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以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相继在美国和苏联问世,促进了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应用和发展。
1951年苏联发明了电渣焊,成为大厚度焊件的高效焊接方法。
50年代中,超声波焊、摩擦焊和扩散焊又相继在美国和苏联问世。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出现的等离子弧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标志着高功率密度熔焊的发展,使得许多难以用其他方法焊接的材料和结构得以焊接。
如今电焊已广泛用于机械、电子、建筑、船舶、航天、航空、能源等各工业部门中。电焊钢结构件的重量已占世界钢产量的约45%。铝和铝合金的焊接结构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展望未来,一方面是新的电焊方法、电焊设备和电焊用材料将得到进一步开发,焊接工艺性能和焊接质量将提高和改善;另一方面焊接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焊接机器人和焊接机械手将进一步推广。[1]

Ⅳ 船舶制造流程怎样的

船舶制造工序:

钢材预处理、船体零件加工、部件装配焊接、分段装配焊接、船台装配焊接、

对船体进行密闭性试验、船舶下水、码头安装(设备和系统的安装)、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交付订货方使用。

部件装配焊接档橘:又称小合拢。将加工后的钢板或型钢组合成板列、T 型材、肋骨框架或船首尾柱等部件的过程,均在车间内装焊平台上进行。

分(总)段装配焊接:又称中合拢。将零部件组合成平面分段、曲面分段或立体分段,如舱壁、船底、舷侧和上层建筑等分段;或组合成在船长方向横截主船体而成的环形立体分段,称为总段,如船首总段、船尾总段等。

船台(坞)装配焊接:即船体总装,又称大合拢。将船体零部件、分段、总段在船台(或船坞)上最后装焊成船体。

(4)19世纪船舶制造如何焊接扩展阅读:

由于船舶的航区、任务和要求不同,船舶产品具有品种多、生产批量小的特点。为了有节奏地生产,缩短制造周期,造船厂从接受订货至完工交船为止,都必须有周密的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造船用的材料品种多、数量大,其中以钢材的使用量为最大。

例如,制造一艘装载量为 1万吨的货船需要钢材3000~4000吨。船体结构用的材料主要是碳素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见钢)。采用高强度钢可减轻船体自重,降低推进功率,达到多装客货、增加装备或提高航速的目的。

小型舰艇还采用铝合金、玻璃钢或钛合金作为船体材料。船舶需要在严酷的环境下营运,对于船用材料,除保证冶炼方法、化学成行仔团分和机械性能外,在可焊性能和耐蚀性能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造船厂均位于沿海或江河之滨,应有一定的岸线长度和水深。厂区内设有船台、造船坞、滑道、舾装码头和大型起重机等专用造戚拆船设备。造船厂内设有各种生产车间。

1、船体加工车间:担负船体放样、号料以及船体零件的加工。

2、船体装备焊接车间:完成船体零件、部件、分段、总段的装焊和船体总装工作。

3、安装车间:负责船上机械设备及其附件的安装和调试。

4、管子加工车间:进行管子及其附件的加工和安装。

5、电工车间:负责电器和无线电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6、木工车间:负责木质家具、舱室的制作和安装,以及绝缘工作。

7、油漆帆缆车间:负责除锈、涂漆和帆缆索具的制作和安装。

8、起重运输车间:负责船舶的上墩、下水、进出坞以及船台、滑道、码头区的起重运输作业。

此外还有各种辅助车间,主要有机修车间、工具车间、动力车间和中央试验室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船舶制造


Ⅳ 烧电焊有什么技巧应该怎么烧

1、焊接时手需要保持平稳烧焊,双臂一定要夹紧,已免抖动,这样焊才能均匀漂亮。

2、焊接时一般是采取之字型和圆点型来烧焊,使焊出来的焊缝纹路更清淅。

3、烧焊时,焊条与铁板保持45度夹角,有利于铁水的均匀分布,烧出来的焊才光滑。进行仰焊操作时由于铁水容易掉落,故需采取点焊形式,这样烧接会更加牢固。

拓展资料:

电焊是在19世纪末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1885年俄国H.H.别纳尔多斯发现了碳极电弧。

1887年美国E.汤姆森(Elihu Thomson)发明了用于薄板焊接的电阻焊。

20世纪初,手弧焊已进入实用阶段。20年代美国制成了自动电弧焊机。

1930年美国发明了埋弧焊。

40年代和50年代初,钨极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以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相继在美国和苏联问世,促进了气体保护电弧焊的应用和发展。

1951年苏联发明了电渣焊,成为大厚度焊件的高效焊接方法。

50年代中,超声波焊、摩擦焊和扩散焊又相继在美国和苏联问世。50年代末和60年代中出现的等离子弧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标志着高功率密度熔焊的发展,使得许多难以用其他方法焊接的材料和结构得以焊接。

如今电焊已广泛用于机械、电子、建筑、船舶、航天、航空、能源等各工业部门中。电焊钢结构件的重量已占世界钢产量的约45%。

铝和铝合金的焊接结构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展望未来,一方面是新的电焊方法、电焊设备和电焊用材料将得到进一步开发,焊接工艺性能和焊接质量将提高和改善;

另一方面焊接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焊接机器人和焊接机械手将进一步推广。

参考资料:

网络-电焊

Ⅵ 船舶制造的流程是什么

我大学本科时期学习的就是船舶制造专业,首先我觉得有必要提醒您的是船舶制造的过程非常复杂,我也不清楚您想了解到一个多详细的地步,所以我只能作一个我个人认为比较全面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从设计完成开始计算船舶的建造一般分为如下几个过程:
1、生产设计、相关材料和设备的采购
这个过程一般都是船厂来完成的,不过现在部分设计单位也具有生产设计的能力。生产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生产的进度及质量。另外,船厂的采购部门必须向其他设备商订购主机及其他配件。
2、板和型材的加工
2.1 放样
这和机械设计中的放样差不多,不过船舶的曲面是二维的,其放样的难度甚至高于飞机。传统的船厂有专门用于放样的样楼,而现代化的船厂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放样了,不过部分过于复杂且不可展开的曲面还是必须人工放样。
2.2 板和型材的预处理
板和型材到了船厂以后,首先要进行校平,表面除锈然后上底漆。因为钢是很容易生锈的,不做预处理的话等船造出来了板至少要烂掉1/10。
2.3 下料及成型加工
下料简单地说就是按照放好的样子切板和型材。现在大部分船厂在这方面都实现了自动化。不过,成型加工一般比较麻烦,薄板和型材通常采取冷弯加工的方法而厚板及部分曲率很大的结构(球首就是一个典型)必须采取热加工的方法成型。一般即使是很有经验的老师傅烧一个球首也要一个多月(如果板厚增加的话这个时间会大大延长)。
3、分段组装
这个过程的工作量很大,主要是在车间内把形材和板焊接成分段,再用平板车将这些分段运输到现场。
4、船体合龙
就是在船台上和船坞内把分段组合成船。这个过程难度是比较大的,劳动迁都也很高。该过程涉及到大量的起重和焊接作业,因为对设备要求较高,该过程是船舶生产中的瓶颈。
5、下水
这个过程是船舶建造中最危险的过程,一旦发生事故整个船就报废了。具体过程没什么好说的。
6、码头舾装
把管子,阀门和其他大型设备及装潢材料装上船。这个过程涉及到的专业最多,是船舶建造中最混乱也最容易发生事故的过程。
7、试验交船
包括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主要是测试实际建造完成后船舶各方面的性能数据。

上面的过程比较传统,目前预舾装技术已经被广泛采用6过程已经被大大地简化了。

Ⅶ 十九世纪后期如何造船

十九世纪后半期,是造船的一个转折期,既有传统的木船,也有铁肋木壳船,还有全钢的船
传统木帆船需要砍伐大量原木,耗材耗时,木材需要长时间阴干(长达2-3年),在19世纪,开始用机械蒸干木材,此外船壳外还覆铜,减缓侵蚀。
由于龙骨和肋骨需要完整、坚固的全木,昂贵不宜得,在工业革命后,出现了铁肋木壳船,节约了成本同时也加强了船体结构,使高速的飞剪船成为可能。
全钢船是建立在大钢铁工业和充足动力的蒸汽机基础上的,此时是采用铆接技术造船(焊接还不成熟)

Ⅷ 焊接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之前,唯一的焊接工艺是铁匠沿用了数百年的金属锻焊。

最早的现代焊接技术出现在19世纪末,先是弧焊和氧燃气焊,稍后出现了电阻焊。

20世纪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军用设备的需求量很大,与之相应的廉价可靠的金属连接工艺受到重视,进而促进了焊接技术的发展。

战后,先后出现了几种现代焊接技术,包括目前最流行的手工电弧焊、以及诸如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埋弧焊(潜弧焊)、药芯焊丝电弧焊和电渣焊这样的自动或半自动焊接技术。

20世纪下半叶,焊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激光焊接和电子束焊接被开发出来。

今天,焊接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人员仍在深入研究焊接的本质,继续开发新的焊接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金属连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期的焊接技术见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欧洲和中东。

数千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文明已开始使用软钎焊技术。

前340年,在制造重达5.4吨的古印度德里铁柱时,人们就采用了焊接技术 。

中世纪的铁匠通过不断锻打红热状态的金属使其连接,该工艺被称为锻焊。

维纳重·比林格塞奥于1540年出版的《火焰学》一书记述了锻焊技术。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工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锻焊,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锻焊技术不断改进。

到19世纪时,焊接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其风貌大为改观。

1800年,汉弗里·戴维爵士发现了电弧;稍后随着俄国科学家尼库莱·斯拉夫耶诺夫与美国科学家C·L·哥芬(C. L. Coffin)发明的金属电极推动了电弧焊工艺的成型。

电弧焊与后来开发的采用碳质电极的碳弧焊,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1900年左右,A·P·斯特罗加诺夫在英国开发出可以提供更稳定电弧的金属包敷层碳电极;1919年,C·J·霍尔斯拉格(C. J. Holslag)首次将交流电用于焊接,但这一技术直到十年后才得到广泛应用。

电阻焊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间被开发出来,第一份关于电阻焊的专利是伊莱休·汤姆森于1885年申请的,他在接下来的15年中不断地改进这一技术。

铝热焊接和可燃气焊接发明于1893年。

埃德蒙·戴维于1836年发现了乙炔,到1900年左右,由于一种新型气炬的出现,陪旅高可燃气焊接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廉价和良好的移动性,可燃气焊接在一开始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焊接技术之一。

但是随着20世纪之中,工程师们对电极表面金属敷盖技术的持续改进(即助焊剂的发展),新型电极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弧,并能够有效地隔离基底金属与杂质,电弧焊因此能够逐渐取代可燃气焊接,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工业焊接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对焊接的需求激增,各国都在积极研究新型的焊接技术。

英国主要采用弧焊,他们制造了第一艘全焊接船体的船舶弗拉戈号。

大战期间,弧焊亦首次应用在飞机制造上,如许多德国飞机的机体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制造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第一座全焊接公路桥于1929年在波兰沃夫其附近的Słudwia Maurzyce河上建成,该大桥是由华沙工业学院的斯特藩·布莱林(Stefan Bryła)于1927年设计的。

1920年代,焊接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1920年出现了自动焊接,通过自动送丝装置来保证电弧的连贯性。

保护气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因为在焊接过程中,处于高温状态下的金属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产生的空泡和化合物将影响接头的强度。

解决方法是,使用氢气、氩气、氦气来隔绝熔池和大气。

接下来的10年中,焊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诸如铝和镁这样的活性金属也能焊接。

19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焊、交流电和活性剂的引入大大促进了弧焊的发展。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及工程师们发明了多种新型焊接技术。

1930年发明的螺柱焊接(植钉焊),很快就在造船业和建筑业中广泛使用。

同年发明的埋弧焊,直到今天还很流行。

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终于在1941年得以最终完善。

随后在1948年,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使得有色芦尺金属的快速焊接成镇橘为可能,但这一技术需要消耗大量昂贵的保护气体。

采用消耗性焊条作为电极的手工电弧焊是在1950年代发展起来的,并迅速成为最流行的金属弧焊技术。

1957年,药芯焊丝电弧焊首次出现,它采用的自保护焊丝电极可用于自动化焊接,大大提高了焊接速度。

同一年,等离子弧焊发明。

电渣焊发明于1958年,气电焊则于1961年发明。

焊接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包括:1958年的电子束焊接能够加热面积很小的区域,使得深处和狭长形工件的焊接成为可能。

其后激光焊接于1960年发明,在其后的几十年岁月中,它被证明是最有效的高速自动焊接技术。

不过,电子束焊与激光焊两种技术由于其所需配备价格高昂,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阅读全文

与19世纪船舶制造如何焊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山野村钢材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2
什么材料制造钢板弹簧材料 浏览:808
碳含量越高钢材越怎么样 浏览:876
内支模架一平方多少钢管 浏览:359
汽车模具成形冲头一般用什么线割 浏览:751
钢材怎么区分是否贴牌 浏览:814
3dmax古铜色不锈钢材质怎么调 浏览:567
用什么胶粘带粘不锈钢 浏览:623
标准的钢管直径多少 浏览:661
如何解决焊接电流电压稳定性 浏览:655
120mm厚钢板每平米多少钱 浏览:184
铝合金和断桥铝的价格差多少 浏览:867
合金套和钻石套哪个好 浏览:957
钢板怎么化学处理可代替喷砂 浏览:867
马钢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47
被不锈钢烫伤怎么不疼 浏览:617
转向架用什么钢材 浏览:798
bnc接头怎么拆开焊接 浏览:167
钛合金牙套如何修复 浏览:10
数控内圆磨床模具如何保养 浏览: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