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焊接工艺 > 钢材焊接后强度有什么变化

钢材焊接后强度有什么变化

发布时间:2023-11-22 10:06:33

1. 可焊性好的钢材其焊接后的强度与原有钢材强度的关系是什么

强度越高,可焊性越差。强度越低,可焊性越强。
可焊性好的钢材其焊接后的强度与原有钢材强度的关系是低于原有钢材强度金属材料抗拉强度与焊接的关系一般为:强度越高,可焊性越差。强度越低,可焊性越强。因为强度高的材料一般含碳量或都碳当量就越高,硬度就越高,材料的屈强比就越大,塑性、韧性就差,因此,通常情况下,可通过检测材料硬度的方法,来判断材料的可焊性。
可焊性一般指焊接性。焊接性是指材料在规定的施焊条件下,焊接成设计要求所规定的构件并满足预定服役要求的能力。

2. 焊接会破坏钢性吗

会。对强度的影响视材料而定。焊接在加热、融化、结晶过程中,母材的晶粒结构发生变化。汽车的后桥和减震钢板一般采用高强钢,焊接后,热影响区的强度会下降。
如过线能量过小,会导致冷裂纹发生,线能量过大会导致过热脆化,强度下降。
一般不宜连续焊接,电流不要过大,焊前厚板最好开坡口,采用多层多道焊接的方法。焊前预热到100-150摄氏度,层间、道间温度控制在150度以下,可以有效避免强度下降。

3. 钢铁焊接处强度会比母材更大吗

你给0分?
黑色来金属焊接,接头自硬度大于母材韧性小于母材,热影响区韧性相对母材减低,但可以在焊后回火正火或焊前加热予以矫正。
铝的焊缝是与母材等强,这跟铝的本身属性有关,说太深你也不懂。
铝铁一般都是过度钎焊,不过技术要求很高,焊后强度不大。基本不无法熔融焊接,即使焊接,强度也几乎等于零,

4. 不锈钢304和201焊接后机械强度变化

你是美国钢号吧,相当于中国的CrNi不锈钢,按焊接组织分类,属于奥氏体不锈钢,一般对内不锈钢件容的强度要求不会太高,关键是焊接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如晶间腐蚀,热裂缝,气孔等会削弱机械强度,但只要采取一些工艺措施可以解决:
1,焊接时消除水,油脂等氢的来源,并采用直流反接焊,
2,采用小功率,大焊速以减少溶池过热,
3,采用碱性焊条,
4,选用含碳量小于0.03%的焊条,焊后进行固熔处理.

5. 45号钢焊接后有什么变化

⑴预热预热有利于减低中碳钢热影响区的最高硬度,防止产生冷裂纹,这是焊接中碳钢的主要工艺措施,预热还能改善接头塑性,减小焊后残余应力。通常,35和45钢的预热温度为150~250℃含碳量再高或者因厚度和刚度很大,裂纹倾向大时,可将预热温度提高至250~400℃。
若焊件太大,整体预热有困难时,可进行局部预热,局部预热的加热范围为焊口两侧各150~200mm。
⑵焊条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碱性焊条。
⑶坡口形式将焊件尽量开成U形坡口式进行焊接。如果是铸件缺陷,铲挖出的坡口外形应圆滑,其目的是减少母材熔入焊缝金属中的比例,以降低焊缝中的含碳量,防止裂纹产生。
⑷焊接工艺参数由于母材熔化到第一层焊缝金属中的比例最高达30%左右,所以第一层焊缝焊接时,应尽量采用小电流、慢焊接速度,以减小母材的熔深。
⑸焊后热处理焊后最好对焊件立即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特别是对于大厚度焊件、高刚性结构件以及严厉条件下(动载荷或冲击载荷)工作的焊件更应如此。消除应力的回火温度为600~650℃。
若焊后不能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应立即进行后热处理。
焊接工艺基础知识 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联接方式。焊接应用广泛,既可用于金属,也可用于非金属。
金属焊接方法有40种以上,主要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工件接口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待焊两工件接口处迅速加热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冷却后形成连续焊缝而将两工件连接成为一体。
在熔焊过程中,如果大气与高温的熔池直接接触,大气中的氧就会氧化金属和各种合金元素。大气中的氮、水蒸汽等进入熔池,还会在随后冷却过程中在焊缝中形成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恶化焊缝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人们研究出了各种保护方法。例如,气体保护电弧焊就是用氩、二氧化碳等气体隔绝大气,以保护焊接时的电弧和熔池率;又如钢材焊接时,在焊条药皮中加入对氧亲和力大的钛铁粉进行脱氧,就可以保护焊条中有益元素锰、硅等免于氧化而进入熔池,冷却后获得优质焊缝。
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常用的压焊工艺是电阻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
各种压焊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焊接过程中施加压力而不加填充材料。多数压焊方法如扩散焊、高频焊、冷压焊等都没有熔化过程,因而没有象熔焊那样的有益合金元素烧损,和有害元素侵入焊缝的问题,从而简化了焊接过程,也改善了焊接安全卫生条件。同时由于加热温度比熔焊低、加热时间短,因而热影响区小。许多难以用熔化焊焊接的材料,往往可以用压焊焊成与母材同等强度的优质接头。
钎焊是使用比工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工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工件,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
焊接时形成的连接两个被连接体的接缝称为焊缝。焊缝的两侧在焊接时会受到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这一区域被称为热影响区。焊接时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等不同,焊后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可能产生过热、脆化、淬硬或软化现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恶化焊接性。这就需要调整焊接条件,焊前对焊件接口处预热、焊时保温和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件的焊接质量。
另外,焊接是一个局部的迅速加热和冷却过程,焊接区由于受到四周工件本体的拘束而不能自由膨胀和收缩,冷却后在焊件中便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重要产品焊后都需要消除焊接应力,矫正焊接变形。
现代焊接技术已能焊出无内外缺陷的、机械性能等于甚至高于被连接体的焊缝。被焊接体在空间的相互位置称为焊接接头,接头处的强度除受焊缝质量影响外,还与其几何形状、尺寸、受力情况和工作条件等有关。接头的基本形式有对接、搭接、丁字接(正交接)和角接等。
对接接头焊缝的横截面形状,决定于被焊接体在焊接前的厚度和两接边的坡口形式。焊接较厚的钢板时,为了焊透而在接边处开出各种形状的坡口,以便较容易地送入焊条或焊丝。坡口形式有单面施焊的坡口和两面施焊的坡口。选择坡口形式时,除保证焊透外还应考虑施焊方便,填充金属量少,焊接变形小和坡口加工费用低等因素。
厚度不同的两块钢板对接时,为避免截面急剧变化引起严重的应力集中,常把较厚的板边逐渐削薄,达到两接边处等厚。对接接头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比其他接头高。在交变、冲击载荷下或在低温高压容器中工作的联接,常优先采用对接接头的焊接。
搭接接头的焊前准备工作简单,装配方便,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较小,因而在工地安装接头和不重要的结构上时常采用。一般来说,搭接接头不适于在交变载荷、腐蚀介质、高温或低温等条件下工作。
采用丁字接头和角接头通常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丁字接头上未焊透的角焊缝工作特点与搭接接头的角焊缝相似。当焊缝与外力方向垂直时便成为正面角焊缝,这时焊缝表面形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焊透的角焊缝受力情况与对接接头相似。
角接头承载能力低,一般不单独使用,只有在焊透时,或在内外均有角焊缝时才有所改善,多用于封闭形结构的拐角处。
焊接产品比铆接件、铸件和锻件重量轻,对于交通运输工具来说可以减轻自重,节约能量。焊接的密封性好,适于制造各类容器。发展联合加工工艺,使焊接与锻造、铸造相结合,可以制成大型、经济合理的铸焊结构和锻焊结构,经济效益很高。采用焊接工艺能有效利用材料,焊接结构可以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性能的材料,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长,达到经济、优质。焊接已成为现代工业中一种不可缺少,而且日益重要的加工工艺方法。
在近代的金属加工中,焊接比铸造、锻压工艺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焊接结构的重量约占钢材产量的45%,铝和铝合金焊接结构的比重也不断增加。
未来的焊接工艺,一方面要研制新的焊接方法、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如改进现有电弧、等离子弧、电子束、激光等焊接能源;运用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改善电弧的工艺性能,研制可靠轻巧的电弧跟踪方法。
另一方面要提高焊接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如焊机实现程序控制、数字控制;研制从准备工序、焊接到质量监控全部过程自动化的专用焊机;在自动焊接生产线上,推广、扩大数控的焊接机械手和焊接机器人,可以提高焊接生产水平,改善焊接卫生安全条件。

6. 焊接速度对焊接强度有什么影响

1、焊接速度太小容易造成焊件局部温度太高使焊件烧穿,焊瘤太多,速度太快造成未熔内合夹杂药皮等缺陷容.强度下降。太大造成焊接性能降低,影响强度值降低。
2、影响焊接性能的因素,科隆威分为下面四个因素:1、工艺因素;2、焊接工艺的设计(焊区、布线、焊接)因素 ;3、焊接条件因素;4、焊接材料因素:
1、工艺因素
焊接前处理方式,处理的类型,方法,厚度,层数。处理后到焊接的时间内是否加热,剪切或经过其他的加工方式。
2、焊接工艺的设计
(1)焊区:指尺寸,间隙,焊点间隙导带
(2)布线:形状,导热性,热容量被
(3)焊接物:指焊接方向,位置,压力,粘合状态等
3、焊接条件
指焊接温度与时间,预热条件,加热,冷却速度焊接加热的方式,热源的载体的形式(波长,导热速度等)
4、焊接材料
(1)焊剂:成分,浓度,活性度,熔点,沸点等
(2)焊料:成分,组织,不纯物含量,熔点等
(3)母材:母材的组成,组织,导热性能等
(4)焊膏的粘度,比重,触变性能
(5)基板的材料,种类,包层金属等

7. 电焊焊接后,一般钢件材质比原来是不是变软了

这个还是根据你选择的焊材决定的,要是强度高于母材那就比以前结实,要是低于母材就没以前结实。我不知道你用的什么焊接方法,以及焊材母材,所以可能说的不详细。一般来说普通的焊接方法焊出来的焊缝,只要没有内部和外部的缺陷,强度上是没有问题的。如有疑问欢迎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8. 700l高强钢焊接后物理性能会怎样变化

目前钢结构领域中常用的低合金高强度钢通常是指抗拉强度在500~1000 MPa的钢材,而抗拉强度在1000MPa以上的一般称为超高强度钢。低合金高强钢的种类可以分为非调质钢和调质钢。经常应用的是热轧钢、控轧钢和正火钢等,一般非调质钢指常温抗拉强度600MPa以下的钢材。
1. 高强钢焊接存在的问题
随着钢中合金元素的增加,强度级别提高(屈服强度≥315MPa),钢的焊接性逐渐变差,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①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焊接时快速冷却会导致热影响区出现马氏体组织。
②冷裂纹:焊接时冷裂纹的倾向加大,并且具有延迟性。如定位焊缝很容易开裂,其原因就是焊缝尺寸小、长度短、冷却速度快。
③热裂纹:屈服强度在315~400 MPa的热轧、正火钢热裂倾向不大,但在厚壁板材高稀释率焊道(如根部焊道或接近坡口边缘的多层埋弧焊焊道)中会出现热裂纹。
④粗晶区脆化:热影响区被加热至1100℃以上的粗晶区,焊接热输入过大时晶粒将迅速长大或出现魏氏组织,产生脆化现象。
2. 高强度钢焊接时主要工艺措施
(1)预热 预热是防止裂纹的有效措施,并且还有助于改善接头性能,但会恶化劳动条件,使生产工艺复杂化,过高的预热温度还会降低接头的韧性。因此,焊前是否需要预热及预热温度的确定应根据母材的成分(碳当量)、板厚、结构形状、刚度大小及环境温度确定。
(2)焊接热输入的选择 对于碳当量较高(含V、Nb、Ti)的钢种,为降低热影响区粗晶脆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应选择较小的焊接热输入,一般应控制在35kJ/cm以下。
(3)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后热是指焊接结束或焊完一条焊缝后,将焊件立即加热至200~250℃,并保温一段时间(2h左右),使接头中的氢扩散逸出,防止延迟裂纹产生。对于厚板及应力复杂区域,焊后应采取后热工艺措施或覆盖上足够厚的保温棉/毡进行缓冷。当现场条件允许时,焊后应及时进行消除应力的高温回火,其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改善组织,无需再进行后热处理。
(4)焊材选用 高强钢焊接用焊材选用为等强原则。

阅读全文

与钢材焊接后强度有什么变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锡焊不锈钢焊点发污怎么处理 浏览:327
一个模具如何用CAD画图 浏览:925
钢铁雄心4校长怎么打日本 浏览:710
氯化氢用什么钢材 浏览:369
建彩钢房面积怎么算 浏览:448
电焊怎么焊接技术 浏览:78
排气管弯头下料怎么下 浏览:210
什么材质不锈钢板能耐4000度 浏览:872
钢管的维修费是什么科目 浏览:522
818是什么不锈钢好 浏览:571
钢铁收割怎么没上xbox 浏览:415
钢铁雄心4日本用什么学说 浏览:209
不锈钢宣传栏里贴什么材质的 浏览:496
锌合金的和铝合金哪个好 浏览:726
胳膊骨折拆钢板多久能上班 浏览:778
不锈钢用什么焊缝 浏览:37
济南到永联钢铁怎么去 浏览:7
防爆铝合金电磁阀怎么用 浏览:30
临朐家用铝合金花箱哪里有卖 浏览:105
钢管做什么玩意 浏览: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