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急急!请问有没有规范或文件明确钢筋直径小于多少时,就不宜采焊接,须采用搭接连接,我需要规范名字!
规范规定,25及以上的钢筋需要机械连接,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宜采纳焊接。这个尺度,
具体看设计人员在设计文件中的规定了。
2. 请问钢筋绑扎时哪些地方需要焊接,一般用什么焊接技术 另外请问一般一层框架柱(一个)浇筑需多久
正常情况下钢筋绑扎是不用焊接的(钢筋制作时用闪光焊),当然楼层柱版筋(电渣压力焊或丝接权)。大跨度梁在必要的时候是需要焊接的(考滤搬运方便手工焊或丝接),
砼浇筑分泵送与非泵送二种,泵送砼一般是每小时60方(最好施工的)浇筑时间多少以方量、难度确定,难度大的,六点五折
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介绍行业标准JGJ18—2012中主要修订内容的技术背景,解读大家关注的第五章“质量检查与验收”。希望土建专业人员学习和贯彻好JJG18-2012,确保钢筋焊接质量。
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6、4.1.3、5.1.7、5.1.8、6.0.1和7.0.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同时废止。1)焊接细晶粒热轧钢筋
细晶热轧钢筋定义为热轧过程中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形成的细晶热轧钢筋。其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不能存在其他可能影响使用性能的组织(如基圆上的回火马氏体组织)。晶粒度不厚于9级。
冶金和建筑研究机构对细晶粒钢筋的焊接做了大量的试验。在本标准的评审会上,专家考虑到钢筋气动焊接和钢筋电渣压力焊接的大线能量会对接头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和晶粒尺寸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表4.1.1中,这两种焊接方法中未包括含F的细晶粒热轧钢筋,专家同意将细晶粒热轧钢筋的适用范围限定为线能量相对较小的电弧焊和闪光对焊。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多加注意,区别对待;同时,希望钢厂轧制钢材时,在细晶粒钢筋表面轧制出F亮痕。
2)钢筋电渣压力焊的钢筋直径下限从14mm延伸到12mm。
钢筋电渣压力焊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从2009年开始,来自陕西、重庆、四川、河南等地的多家施工单位纷纷来信来电,有的还带着检测数据。经过分析比较,要求将JGJ18—2003中规定的电渣压力焊用钢筋的下限直径由14mm延长至12mm,以便用于钢筋混凝土柱、墙中,既方便施工,又节省钢材和人力。在本标准的修订中,进行了实验和试用,在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对原标准进行了修改,如上述规定。
3)“箍筋闪光对焊”单独分段。
箍筋闪光对焊最早始于贵州,十几年来在四川、陕西、广东、北京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在本次标准修订中,将箍筋闪光对焊列在原“钢筋闪光对焊”中,补充了技术内容,提高了箍筋的刚度,节省了弯钩钢筋,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该技术更快更好的发展。
4)增加钢筋的CO2气体保护焊。
CO2气体保护焊具有许多优点,在钢结构制造中已应用多年,但在钢筋工程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该技术被添加到本标准中以促进其应用。
5)增加半自动钢筋固态压力焊和钢筋氧气液化石油气熔融态压力焊新技术。
宁波从国外引进半自动钢筋固态气动焊接设备,并在梅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二桥、象山港大桥等工程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2010年3月,在技术论证会上,专家们肯定了成果,同时提出了设备国产化的建议。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研制出了国产设备,试用效果良好。获得“半自动钢筋固态气动焊接成套设备”和“一种钢筋常温直角切割刀片”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0年4月,贵州省科技厅在贵阳召开“钢氧液化石油气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鉴定,采用上述工艺设备后,焊接成本明显降低,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贵阳,90%以上的钢筋都是通过这种技术进行热连接的,每年的接头数量在1000万个以上。
6)增加了钢筋埋弧螺柱焊。
将埋弧焊和螺柱焊很好地结合起来,提出了埋入式T型接头钢筋埋弧焊螺柱焊新工艺。在北京鸟巢工程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工程中应用于32mm钢筋,取得了非常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7)提高接头的外观质量。
各种钢筋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要求很多,其中有两点是共同的:①接头轴线偏差(偏心);②关节弯曲角度。这两个项目的指标在本次标准修订中进行了修订:
(1)原规程JGJ18—2003规定钢筋焊接接头轴线偏差不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大于2mm。新修订的JGJ18—2012中规定接头处的轴线偏差不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大于1mm。与以上相比,1mm的差异增加了对焊工(尤其是焊工)的要求和难度;但这对防止钢筋焊接接头在拉伸试验中发生脆性断裂有很大帮助。如果画两张图,假设钢筋直径为20mm,一张图中有两个中心偏心距为2mm的重叠圆,另一张图中有两个中心偏心距为1mm的重叠圆。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后者的两个圆的面积加起来要比前者大得多。
②原规程规定,接头弯曲角度不得大于3°。新修订的《JGJ18-2012》中规定,接头处的弯曲角度不得大于2°,与上述规定类似。一度之差,增加了对焊工(焊工)的要求和难度。但这对于防止焊接接头在拉伸试验中发生脆性断裂是很有帮助的。画两个图,假设钢筋直径为20mm,一个是接头处弯曲角度为2°,一个是弯曲角度为3°。可以看出,钢筋焊接接头进行拉伸试验时,弯曲角度为3°的试样一侧提前达到屈服点,然后开裂;而弯曲角度为2°的试样两侧受力更均匀。
8)增加了“焊接安全”规定。
在钢筋焊接施工现场,焊接火花飞溅,造成火灾事故和重大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本标准修订中增加了“焊接安全”一章,将焊接作业区域的消防安全列为强制性条文,非常重要。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严加防范。
JGJ18—2012中的第5章是“质量检查与验收”,这是施工检测、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非常关注的一项技术内容。
1)取消了1.1倍的规定。
在JGJ18—2003的注释5.1.7中,有1.1倍的规定,在本规程的修订中取消了。原因:钢筋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中,焊缝面积与钢筋截面积相同;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与补强后的母材一致;此外,HRB400钢筋逐渐成为施工现场的主导钢筋,其实际抗拉强度并不比国标中540MPa的标准值高多少。所以焊接工程师问,如何使焊接接头获得钢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1倍?
2)修订的核心是控制脆性断裂。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结构工程师要求钢筋焊接接头在荷载作用下尽可能避免脆性破坏。因此,这次修订质量检验规定的指导思想是控制焊接接头的脆性断裂。虽然5.1.72条中列出了“另外两个试样在焊缝或热影响区断裂,呈脆性断裂”,但应进行复验,此处未规定脆性断裂试样的抗拉强度。看似是放宽了复验的条件,但实际上规定作为复验的结果,6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均达到母材抗拉强度的标准值,且有4个及以上试件在母材中断裂,呈韧性断裂,应评定为复验合格。相反,如果有三处脆性断裂,无论多强,复检都会评定为不合格。这一要求相当严格,它限制了标准中脆性断裂的发生。
3)关键是提高焊接操作技术。
要通过钢筋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或复验,关键是提高焊接操作技术,精心操作。首先是减少钢筋轴线的偏差(偏心),尽量使两根钢筋的弯曲角度最小,最好完全在一条直线上。
除上述两项指标外,还应注意其他焊接缺陷的发生,如咬边、裂纹、夹渣、氧化膜、过卷等。我们应该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接头拉伸试验不合格。
钢焊接接头首次抽样检验结果,3个试样均在焊缝处断裂,呈脆性断裂,L个试样抗拉强度小于钢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自然,该检验批的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应评定为不合格。或者,复验结果为6个试件中有1个试件抗拉强度未达到钢材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或3个试件发生脆性断裂,则该检验批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复验评定为不合格。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应组织焊工,在有经验的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强技术培训,交流新老焊工技术,进行焊工考试,努力提高焊工的整体操作技术水平。
5)测试无效
在《规范》第5.1.7条的解释中,最后一段写道:如果一个试件在钢筋的母材中断裂,它是脆性的;或试样在母材中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时,该试验应视为无效,应检验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上两种情况并不是焊接工艺不好造成的,而是与钢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密切相关。因此,本次检测应视为无效,同时通知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检查钢厂出厂合格证上的钢筋品牌,是否错将HRBF钢筋作为HRB钢筋使用;仔细检查钢筋母材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是否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如果钢材母材质量合格,应重新进行钢筋焊接接头的拉伸试验。
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背景及要点
本文介绍了行业标准JGJ18—2012中主要修订内容的技术背景,并对大家关注的第5章“质量检验与验收”进行解读。希望土建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并实施好JGJ18—2012,确保钢筋焊接质量 。
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已于2012年8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6、4.1.3、5.1.7、5.1.8、6.0.1、7.0.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同时废止。 1)细晶粒热轧钢筋焊接
细晶粒热轧钢筋的定义是:在热轧过程中,通过控轧控冷工艺形成的细晶粒热轧钢筋。其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不得有影响使用性能的其他组织(如基圆上出现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存在,晶粒度不粗于9级。
冶金和建筑科研单位对细晶粒钢筋焊接做了大量试验。在本标准审查会上,专家们考虑到钢筋气压焊、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热输入较大,会对接头热影响区金相组织和晶粒度产生较大影响,故在表4.1.1中,未将带F的细晶粒热轧钢筋列入这两种焊接方法中,专家们同意将细晶粒热轧钢筋的适用范围限于热输入相对较小的电弧焊和闪光对焊。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多加关注,区别对待;同时,希望钢厂轧钢时,在细晶粒钢筋表面上轧有F鲜明标记。
2)钢筋电渣压力焊的钢筋直径下限,从14mm延伸至12mm
钢筋电渣压力焊在土建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2009年起,陕西、重庆、四川、河南等很多施工单位来信来电来人,有的携带试验资料,并经分析比较,要求将JGJ18—2003中规定的钢筋电渣压力焊钢筋下限直径从14mm延伸至12mm,这样可以在钢筋混凝土柱、墙中使用,既方便施工,又节省钢材和人力。在本标准修订中,进行了试验、试用,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对原标准做了修改,如上述规定。
3)“箍筋闪光对焊”单独成节
箍筋闪光对焊最早始于贵州,十几年来,先后在四川、陕西、广东、北京等地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技术经济效果。本次标准修订中,将箍筋闪光对焊从原来“钢筋闪光对焊”中列出,补充技术内容,提高箍筋的刚度,节省弯钩钢筋,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该项技术更快更好发展。
4)增加钢筋C02气体保护电弧焊
C02气体保护电弧焊有很多优点,在钢结构制造中应用多年,但在钢筋工程应用还是刚刚开始;在本标准中增列这项技术,起到推广应用的作用。
5)增加半自动钢筋固态气压焊和钢筋氧液化石油气熔态气压焊新技术
在宁波,从国外引进半自动钢筋固态气压焊设备,在梅山跨海大桥、杭州湾第2跨海大桥、象山港大桥工程中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技术经济效果。2010年3月,在技术论证会上,专家们肯定了成绩,同时提出了设备国产化的建议。之后经两年多努力,研制出国产设备,经试用效果良好,取得“半自动钢筋固态气压焊成套设备”和“一种钢筋常温直角切断机刀片”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0年4月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在贵阳召开“钢筋氧液化石油气熔态气压焊试验研究及在工程中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专家鉴定采用上述工艺设备使焊接成本明显降低,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贵阳地区,钢筋热连接90%以上采用该项技术,接头数每年在l000万个以上。
6)增加了钢筋埋弧螺柱焊
将埋弧焊与螺柱焊很好结合,提出了预埋件T形接头钢筋埋弧螺柱焊新技术,在北京鸟巢工程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工程的Φ32mm钢筋应用,取得十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7)提高了接头外观质量的规定
各种钢筋焊接接头有多项外观质量要求,其中两项带有共性:①接头轴线偏移(偏心);②接头弯折角。这两个项目的指标,在本次标准修订中,作了修改:
①原规程JGJ18—2003中规定,钢筋焊接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在新修订的JGJ18—2012中规定为,在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1mm。以上相比,1mm之差,对焊接工作者(特别是焊工)的要求提高了,难度提高了;但是对于钢筋焊接接头在拉伸试验中防止脆断有很大帮助。如果绘2个简图,假设钢筋直径为20mm,在一个图上有2个重叠圆,其中心偏心为2mm,另一个图上也有2个重叠圆,其中心偏心为1mm。从比较可以看出,后者的两个圆的结合面积要比前者大很多。
②原规程中规定,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在新修订的JGJ18—2012中规定,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2,与以上规定类似,一度之差,对焊接工作者(焊工)的要求和难度也相应提高了;但是对于焊接接头在拉伸试验中防止脆性断裂有很大帮助。再绘两个简图,假设钢筋直径为20mm,一个是接头处弯折角为2,另一个是弯折角为3。可以看出,当钢筋焊接接头受到拉伸试验时,弯折角为3的试件,其一侧提前到达屈服点,然后发生开裂;而弯折角为2的试件其两侧受力比较均匀些。
8)增加了“焊接安全”的规定
在钢筋焊接施工现场,由于焊接火花飞溅,引起火灾事故,造成重大损失屡见不鲜。本标准在修订中对于“焊接安全”增列一章,并且对焊接作业区防火安全列为强制性条文,十分重要,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严加防范。
在JGJ18—2012中第5章为“质量检验与验收”,是施工检测、建设监理和其他有关单位十分关心的技术内容。
1)取消了1.1倍的规定
在JGJ18—2003的5.1.7条注中,有1.1倍的规定,这次《规程》修订中取消了。理由是:在钢筋闪光对焊、钢筋电渣压力焊中焊缝面积与钢筋截面积相同;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与钢筋母材一致;另外,HRB400钢筋逐渐成为施工现场的主导钢筋,其实际抗拉强度比国标中抗拉强度标准值540MPa高出不多。因此焊接工程师提问,如何使焊接接头获得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1.1倍?
2)修订的核心是控制脆性断裂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结构工程师要求在载荷作用下钢筋焊接接头尽可能避免脆性破坏,所以这次质量检验条文修订的指导思想是控制焊接接头的脆性断裂。虽然,在5.1.7条2中列有“另2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应进行复验,这里对脆性断裂试件的抗拉强度未作规定。看起来,似乎放宽了允许复验的条件,但是实际上规定:复验结果,6个试件抗拉强度全部达到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并且有4个或4个以上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呈延性断裂,应评定复验合格。相反,若脆性断裂有3根,不论强度有多大,均评定为复验不合格,这样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它在标准规定上限制了脆性断裂的发生。
3)关键是提高焊接操作技术
要做到钢筋焊接接头一次拉伸试验合格,或者复验合格,关键是提高焊接操作技术,做到精心操作。首先是减小钢筋轴线偏移(偏心)和力求做到两根钢筋弯折角减至最低,最好完全成一条直线。
除以上两项指标外,还应关注其它焊接缺陷的产生,例如:咬边、裂纹、夹渣、氧化膜、过绕等等,要分析缺陷产生原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4)接头拉伸试验不合格
钢筋焊接接头第一次抽样检验结果,3根试件全部断于焊缝,呈脆性断裂,并且其中l根试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理所当然,应评定该检验批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不合格。或者,复验结果在6根试件中有一根试件抗拉强度未达到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或有3根试件发生脆性断裂,均应评定该检验批钢筋焊接接头拉伸试验复验不合格。
在这样情况下,施工单位应组织焊工,在有经验的焊接工程师、焊接技师指导下,加强技术培训,新老焊工技术交流,进行焊工考试,努力提高整体焊工操作技术水平。
5)试验无效
在《规程》5.1.7条的条文说明中,最后一段文字:若有一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且呈脆性断裂;或有一个试件断于钢筋母材,其抗拉强度又小于钢筋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应视该项试验为无效,并检验钢筋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可以明显看出,上述两种情况均非焊接工艺技术不佳所造成而是与钢筋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有密切关连。所以,应视本次试验为无效,同时告知施工单位或者建设单位,检查钢厂出厂质量证明书上钢筋牌号,是否将HRBF钢筋误当HRB钢筋使用;认真检验钢筋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是否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之内。若钢筋母材质量合格,重新做钢筋焊接接头的拉伸检验。
5. 快速焊接钢筋的技术
1钢筋焊接网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T1499.3的有关规定。
2制造冷拔光面钢筋的热轧盘条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规定的高速线材。
3冷拔光面钢筋直径为4~12MM,钢筋的表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的相应规定。钢筋的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应符合表E.0.3的规定。
4每批焊接网,应随机抽取一张网片,在纵、横向钢筋上各截取2根试样,分别进行强度(包括伸长率)和弯曲试验。每个试样应含有不少于一个焊接点,试样长度应足以保证夹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倍试样直径,且不小于180MM。对于并筋,非受拉的一根钢筋应在离交叉焊点约20MM处切断(图E.0.4)。
焊接网的拉伸、弯曲试验结果如不合格,则应从该批焊接网的同一型号网片中再取双倍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检验,复验结果全部合格时,该批焊接网方可判定为合格。
5每批焊接网中随机抽取一张网片,在同一根非受拉钢筋(一般为较细的钢筋)上随机截取3个抗剪试样(图E.0.5)。当并筋时,不受拉的一根钢筋应在交叉焊点处截断,但不应损伤受拉钢筋焊点。
钢筋焊接网焊点的抗剪力(单位为“N”)不应小于试件受拉钢筋规定屈服力值的0.3倍。抗剪力的试验结果应按三个试样的平均值计算。
焊接网抗剪试验结果平均值如不合格时,则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当试验结果平均值合格时,该批焊接网方可判定为合格。
注:双向板焊接网,当采用双层布网(仅指图5.2.10A的情况)方式时,其焊点抗剪力要求可按本条的规定值乘以0.8系数后采用。
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规范
第一章 路基施工准备工作
第二章 填方路堤施工
第三章 挖方路基施工
第四章 路基压实施工工艺
第五章 冬期、雨季路基施工工艺
第六章 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
第七章 软土地基施工工艺
第八章 路基排水施工工艺
第九章 路基防护与加固工程施工工艺
附: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常用数据
桥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规范
第一章 桥梁施工概述
第二章 桥涵施工测量
第三章 桥梁基础施工工艺
第四章 桥梁墩台施工工艺
第五章 混凝土桥施工工艺
第六章 拱桥施工工艺
第七章 斜拉桥施工工艺
第八章 钢桥施工工艺
第九章 悬索桥施工工艺
第十章 涵洞施工概述
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节选)
公路桥涵养护施工工艺标准规范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路基养护工程施工工艺
第三章 路面养护工程施工工艺
第四章 桥梁养护工程施工工艺
第五章 隧道养护工程施工工艺
第六章 隧道主要病害处理
第七章 交通设施养护工程施工工艺
第八章 道路的防洪、防沙、防冰及防雪
第九章 道班生产与管理
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节选)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规范
第一章 隧道构造
第二章 隧道施工准备和施工测量
第三章 盾构隧道施工工艺
第四章 沉管隧道施工工艺
第五章 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工艺
第六章 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工艺
第七章 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工艺
第八章 软土和水底公路隧道施工工艺
第九章 公路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
第十章 隧道工程施工常用表格
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节选)
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范
第一章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
第二章 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
第三章 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
第四章 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
第五章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和验收
附: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桥涵工程试验检测的内容和依据
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路桥涵施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第一章 常用材料质量要求
第二章 钢材的应用
第三章 水泥的应用
第四章 沥青材料的应用
第五章 木材的应用
第六章 地方材料应用
第七章 五金制品的应用
第八章 爆破器材的应用
第九章 电工器材的应用
第十章 化轻产品的应用
第十一章 专用材料的应用
公路桥涵施工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第一章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第二章 公路工程施工准备中的安全技术
第三章 路基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要点
第四章 路面工程中的安全要点
第五章 桥涵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要点
第六章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要点
第七章 其他相关施工作业中的安全要点
第八章 职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勘测技术规范
第一章 公路桥涵工程现场勘察
第二章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线路选择与定线
第三章 公路桥涵工程环境影响与评价
第四章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控制测量
第五章 公路桥涵工程放样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测量新仪器和新技术简介
附:公路勘测规范
工程桥涵工程机械化施工工艺
第一章 机械化施工企业的装备决策
第二章 路基工程机械化施工工艺
第三章 路面工程机械化施工工艺
第四章 桥涵机械化施工工艺
第五章 施工机械的选型与配套
第六章 机械化施工的工序管理
第七章 机械化施工的机械管理
第八章 公路桥涵施工现场检测仪器设备
公路桥涵附属工程施工工艺
第一章 公路绿化工程施工工艺
第二章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工艺
第三章 其它道路附属工程施工工艺
第四章 桥梁附属工程施工工艺
第五章 隧道附属设施工程施工工艺
第六章 公路桥梁附属设施通病防治
第七章 桥梁附属构筑物的维修技术
路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规范
第一章 路面基层与底基层
第二章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第四章 砌块路面施工工艺
第五章 路面排水工程施工工艺
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通病防治标准规范
第一章 常用制品通病防治
第二章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第三章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第四章 桥涵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第五章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