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焊接前预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我们知道一般的重要部件的焊接、合金钢的焊接和厚件的焊接要求焊接前预热。
焊接前预裂搭热的肆迅拿主要功能是:
(1) 预热可降低焊接后的冷却速度, 有利于消除焊缝金属中的氢扩散, 避免氢致裂纹。同时也降低了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硬化程度, 提高了焊接接昌扒头的抗裂性。
(2) 预热可以减少焊接应力。即使是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也能降低焊接区焊工之间的温差 (也称为温度梯度)。这样, 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力, 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变率, 有利于避免焊接裂纹的发生。
(3) 预热可以降低焊接结构的结合度, 降低接头的结合度尤为明显, 随着预热温度的增加, 裂纹的发生率降低。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选择不仅与钢和电极的化学成分有关, 而且与焊接结构、焊接方法和环境温度的刚性有关, 因此我们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全面.另外, 预热温度在钢板厚度方向均匀性和焊缝区均匀性方面, 对降低焊接应力有重要影响。局部预热的宽度应根据焊机的受限程度确定, 一般为焊接区周围壁厚的三倍, 不得少于150-200 毫米。如果预热不均匀, 不仅不会降低焊接应力, 而且会出现增加焊接应力的情况。
⑵ 为什么对某些材料焊前要预热
对某些材料在电焊之前需要预热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进行预热的话,这种材料他是无法电焊牢固的,所以必须要进行预热,才能够让它变得更牢固
⑶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后热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产生冷裂纹。焊前预热温度一般在100-200度,
后热不属于热处理,也是一种缓冷措施,后热的温度在200-300度,有的单纯是为了缓冷,有的是针对消氢处理的,一定的后热温度,能使焊缝中氢扩散出来,不至于集聚导致裂纹。后热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厚度来确定,一般不会低于0.5小时的。
焊后热处理的就多了,主要分为四种:
1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2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1150之间,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尤其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艺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钢的耐磨性,硬度等。
3先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处理再进行低于下转变温度下的热处理。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在上下转变温度之间进行的焊后热处理。750-900之间,一些材料的实效强化重结晶退火等。
想详细的了解,建议找些书看看。不好讲的太详细。
错误之处,大家多多批评。
⑷ 焊前预热在管道焊接中重要吗
重要构件的焊接、合金钢的焊接及厚部件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必须 预热。焊前预热的主要作用如下: (1)预热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 避免产生氢致裂纹。同时也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了 焊接接头的抗裂性。 (2)预热可降低焊接应力。均匀地局部预热或整体预热,可以减少 焊接区域被焊工件之间的温度差(也称为温度梯度)。这样,一方面 降低了焊接应力,另一方面,降低了焊接应变速率,有利于避免产生焊接裂纹。 (3)预热可以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对降低角接接头的拘束度尤 为明显,随着预热温度的提高,裂纹发生率下降。 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的选择不仅与钢材和焊条的化 学成分有关,还 与焊接结构的刚性、焊接方法、环境温度等有关,应综合考虑这些因 素后确定。另外,预热温度在钢材板厚方向的均匀性和在焊缝区域的 均匀性,对降低焊接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局部预热的宽度,应根据 被焊工件的拘束度情况而定,一般应为焊缝区周围各三倍壁厚,且不 得少于 150-200 毫米。如果预热不均匀,不但不减少焊接应力,反 而会出现增大焊接应力的情况。
⑸ 铸件焊接前为什么要预热
焊缝在焊接前进行预热可延长焊缝冷却时间,使焊缝中的扩散氢有足够时间逸出,并可降低焊接残余应力,从而避免冷裂纹的出现。
⑹ 钢结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什么情况下需要做
预热:计算碳当量,碳当量在0.45到0.6之间,局部预热或100-150度预热,碳当量大于专0.6,必须预热,且预热温属度一般200度以上,对于碳当量小于0.45的钢材,当厚度大于25毫米是也要预热。这是焊接方面,在热处理角度来讲,预热有去氢和减少热应力的产生两方面作用,因为之后还要去应力退火,所以不细说了。去氢就是使氢扩散或逸出,减少细微孔的数量,增加工件抗裂能力或裂纹产生的可能。
焊后去应力退火,PWHT,去除焊接后工件的残余应力,提高工件稳定性。焊接时会在焊接部位产生热应力,这一步是去除残余应力的步骤不可省略。有时也叫回火(不规范的称呼)。
以上2种都是提高焊接质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