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焊接质量的检验方法有哪些
焊接质量检验不仅包括对焊接构件的检验,对其焊接过程的检验也由其重要。下面就从焊前检查,焊中检查,焊后检查这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焊前检查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从人员的配置,机械装置,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环境,焊接过程的检验这六个方面进行控制。
(1)焊工资格审查
人员的配置主要从焊工资格检查这方面进行控制。主要检查焊工资格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所具有的焊接资格证书工种是否与实际从事的工种相适应。
(2)焊接设备检查
焊接设备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焊接设备的型号,电源极性是否与焊接工艺相吻合,焊接过程中所用到的焊炬,电缆,气管,以及其他焊接辅助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是否准备齐全。
(3)原材料检查
焊接材料的质量对焊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焊接材料的检查主要包括对焊接母材,焊条,焊剂,保护气体,电极等进行质量控制。检查这些原材料是否与合格证和国家标准相符合,检查期包装是否有损坏,质量是否过期等。
(4)焊接方法检查
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电弧焊,(其中电弧焊包括焊条电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焊等),电阻焊,钎焊等。焊接方法是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根据焊接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手段。
(5)焊接环境检查
焊接环境对焊接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焊接场所可能会遭遇环境温度,湿度,风雨等不利因素。检查是否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出现下列情况必须停止焊接作业:采用电弧焊焊接工件时,风速≥8m/s;气体保护焊焊接时风速不大于2m/s;相对湿度不超过90%;采用低氢焊条电弧焊时风速不大于5m/s;下雨或下雪。
(6)焊接过程检查
为了保证焊接能够正确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的焊接参数进行焊接,经常需要增加焊接过程的质量检查程序。焊接过程质量检查通常由专职或兼职质量检验员进行,从焊接准备工作开始,对人员配备,焊接设备,焊接材料,焊接环境,焊接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检查、监控。
二、焊接过程中检查
(1)焊接缺陷
尤其是采用多层焊焊接时,检查每层焊缝间是否存在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是否及时处理缺陷。
(2)焊接工艺
焊接过程是否严格按照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包括对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规范、焊接变形及温度控制等方面进行检查。
(3)焊接设备
在焊接过程中,焊接设备必须运行正常,例如焊接过程中的冷却装置,送丝机构等。
三、焊后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
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对焊缝表面咬边、夹渣、气孔、裂纹等检查,这些缺陷采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就可以观察。2、尺寸缺陷检查,例如焊缝余高、焊瘤、凹陷、错口等,需采用焊接检验尺进行测量。3、焊件变形量检查。
(2)致密性试验检查
常用的致密性试验检验方法有液体盛装试漏、气密性实验、氨气试验、煤油试漏、氦气试验、真空箱试验。1、液体盛装试漏试验主要用于检查非承压容器、管道、设备。2、气密性试验原理是:在密闭容器内,利用远低于容器工作压力的压缩空气,在焊缝外侧涂上肥皂水,当通入压缩空气时,由于容器内外存在压力差,肥皂水处会有气泡出现。
(3)强度试验检查
强度试验检查分为液压强度试验和气压强度试验两种,其中液压强度试验常以水为介质进行,对试验压力也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25~1.5倍。
(1)焊接工艺如何检测扩展阅读
常用的射线无损检测方法有:
1、射线探伤检验方法。射线探伤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射线源发出的射线穿透焊缝,在胶片上感光,焊缝的缺陷的影像便显示出来。
2、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超声波探伤与射线探伤相比较,具有一定优势,例如,灵敏度高、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等,最主要对人体无伤害。但是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显示缺线不够直观,对探伤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比较高。
3、渗透探伤检验方法。渗透探伤法的主要检验原理是借助颜料或荧光粉渗透液涂敷在被检焊缝表面,使其渗透到开口缺陷中,清理掉多余渗透液,干燥后施加显色剂,从而观察缺陷痕迹。
4、磁性探伤检验方法。磁性探伤检验方法和渗透探伤检验方法都是焊件表面质量检验方法的一种,主要用于检查表面及附近表面缺陷。以上所述的外观检查、致密性检查、无损探伤检查都属于对焊接构件非破坏性检验,其中焊接检验包括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两种方式。针对于破坏性检验又可以划分为力学性能检验、化学分析及实验、金相检验、焊接性检验和其他检验等几种方式。
㈡ 焊接工艺的评定一般是什么
焊接工艺评定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正式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或焊接工艺卡提供可靠依据。
1、拟定预备焊接工艺指导书 (preliminary Welding Procere Specification,简称pWPS);
2、施焊试件和制取试样;
3、检验试件和试样;
4、测定焊接接头是否满足标准所要求的使用性能;
5、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对拟定的焊接工艺指导书进行评定;
6、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桥梁,船舶,航天器,核能以及承重钢结构等钢制设备的制造、安装、检修工作。
7、适用于气焊,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离子弧焊,电渣焊等焊接方法。
㈢ 焊接工艺评定如何进行
焊缝要均匀饱满,不得有夹渣和气孔,不得偏焊,假焊,和虚焊。要求试压的要达到要求。没要求试压的要达到工件的机械强度要求
焊接工艺评定要针对具体焊接内容进行,下面给个例子。
目的本规程用于指导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
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指导本公司电焊工种的操作与安全操作。
3 管理内容
3.1 操作规程
3.1.1 严格按照焊机铭牌上标的数据使用焊机,不得超载使用。
3.1.2 应在空载状态下调节电流,焊机工作时,不允许有长时间短路。
3.1.3 使用焊机前,应检查焊机接线正确、电流范围符合要求、外壳接地可靠、焊机内无异物后,方可合闸工作。
3.1.4 工作时,焊机铁心不应有强烈震动,压紧铁心的螺丝应拧紧。工作中焊机及电流调节器的温度不应超过60°C。
3.1.5 加强维护保养工作,保持焊机内外清洁,保证焊机和焊接软线绝缘良好,若有破损或烧伤应立即修好。
3.1.6 定期由电工检查焊机电路的技术状况及焊机各处的绝缘性能,如有问题应及时排除。
3.2 安全操作规程
3.2.1 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各种劳保用品,如工作服、工作帽、手套、脚盖等工作服不要束在裤腰里,脚盖应捆在裤脚筒里。
3.2.2 在焊接和切割工作场所,必须有防火设备,如消防栓、灭火器、砂箱以及装满水的水桶等。
3.2.3 在非固定场所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先办理动火证,并要求设有监护人员和防火措施后,方可作业。
3.2.4 高空作业时应先办理高空作业许可证,施工人员应配带安全带并遵守高空作业的其它有关规定。
3.2.5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谨防触电,注意不被弧光和金属飞溅伤害,预防爆炸及其它伤害事故发生。
3.2.6 当焊接或切割工作结束后,要仔细检查焊接场地周围,确认没有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现场。
焊接施工检查记录
工程名称 分项工程名称
管线名称 施工图号
施工标准或规范 焊接工艺评编号
管材牌号 焊材牌号焊 缝编 号 焊 工
钢 印 焊 接
日 期 焊 接
位 置 坡 口
型 式 焊 接
方 法 预热或后热温度℃ 焊 缝返 修 焊缝检查评级及结果备 注外观 探伤 综合12345678910质检员: 现场负责人: 审核: 年 月 日
㈣ 钢结构焊接工艺检测标准
焊缝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4.1.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
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
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
4.2.1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
飞溅物清除干净。
4.2.2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
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4.2.3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
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 成品保护
5.1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5.2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5.3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
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5.4 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
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6.2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
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木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6.3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
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
6.4 焊缝夹渣:多层施焊应层层将焊渣清除干净,操作中应运条正确,弧长适当。注意
熔渣的流动方向,采用碱性焊条时,上须使熔渣留在熔渣后面。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
7.2 焊工合格证及编号。
7.3 焊接工艺试验报告。
7.4 焊接质量检验报告、探伤报告。
7.5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7.6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7.7 其它技术文件。
焊缝等级分类及无损检测要求
焊缝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下述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质量等级,
1. 在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中,凡对接焊缝均应焊透,其质量等级为
1) 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压时应为二级;
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应为二级。
2 .不需要计算疲劳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的对接焊缝应予焊透,其质量等级当受拉时应不低于二级,受压时宜为二级
3 .重级工作制和起重量Q≥50t吊车梁的腹板与L冀缘之间以及吊车析架上弦杆与节点板之间的T形接头焊缝均要求焊透.焊缝形式一般为对接与角接的组合焊缝,其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 .不要求焊透的’I'形接头采用的角焊缝或部分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以及搭接连接采用的角焊缝,其质量等级为:
1)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t的中级工作制吊车梁,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二级 ;
2) 对其他结构,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可为二级。
外观检查一般用目测,裂纹的检查应辅以5 倍放大镜并在合适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必要时可采用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尺寸的测量应用量具、卡规。
焊缝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级焊缝不得存在未焊满、根部收缩、咬边和接头不良等缺陷,一级焊缝和二级焊缝不得存在表面气孔、夹渣、裂纹和电弧擦伤等缺陷;
2 二级焊缝的外观质量除应符合本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满足下表的有关规定;
3 三级焊缝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表有关规定
焊缝质量等级
检测项目
二级
三级
未焊满 ≤0.2+0.02t 且≤1mm,每
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
长度≤25mm ≤0.2+0.04t 且≤2mm,每
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长 度≤25mm
根部收缩 ≤0.2+0.02t 且≤1mm,长
度不限 ≤0.2+0.04t 且≤2mm,长度不限
咬 边 ≤0.05t 且≤0.5mm,连续
长度≤100mm,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 ≤0.1t 且≤1mm,长度不限
裂 纹 不允许 允许存在长度≤5mm 的弧坑裂纹
电弧擦伤 不允许 允许存在个别电弧擦伤
接头不良 缺口深度≤0.05t 且≤
0.5mm,每1000mm 长度焊缝内不得超过1 处 缺口深度≤0.1t 且≤1mm,每 1000mm 长度焊缝内不得超过1 处
表面气孔 不允许 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存在 直径≤0.4t 且≤3mm 的气孔2 个;孔距应≥6倍孔径
表面夹渣 不允许 深≤0.2t,长≤0.5t 且≤
20mm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焊缝,其内部缺陷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级焊缝应进行100%的检验,其合格等级应为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GB 11345)B 级检验的Ⅱ级及Ⅱ级以上;
2 二级焊缝应进行抽检,抽检比例应不小于20%,其合格等级应为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GB 11345)B级检验的Ⅲ级及Ⅲ级以上;
3 全焊透的三级焊缝可不进行无损检测。
4 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及缺陷分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的规定。
5 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及缺陷分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的规定。
6 箱形构件隔板电渣焊焊缝无损检测结果除应符合GB50205-2001标准第7.3.3 条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按附录C 进行焊缝熔透宽度、焊缝偏移检测。
7 圆管T、K、Y 节点焊缝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及缺陷分级应符合GB50205-2001标准附录D的规定。
8 设计文件指定进行射线探伤或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性质作出判断时,可采用射线探伤进行检测、验证。
9 射线探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 3323)的规定,射线照相的质量等级应符合AB 级的要求。一级焊缝评定合格等级应为《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 3323)的Ⅱ级及Ⅱ级以上,二级焊缝评定合格等级应为《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 3323)的Ⅲ级及Ⅲ级以上。
10 以下情况之一应进行表面检测:
1)外观检查发现裂纹时,应对该批中同类焊缝进行100%的表面检测;
2)外观检查怀疑有裂纹时,应对怀疑的部位进行表面探伤;
3)设计图纸规定进行表面探伤时;
4)检查员认为有必要时。
铁磁性材料应采用磁粉探伤进行表面缺陷检测。确因结构原因或材料原因不能使用磁粉探伤时,方可采用渗透探伤。磁粉探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JB/T 6061)的规定,渗透探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JB/T 6062)的规定。磁粉探伤和渗透探伤的合格标准应符合外观检验的有关规定。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结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
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圆管T、K、Y形点相贯线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一级、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焊 缝 质 量 等 级 一 级 二 级
内部缺陷
超声波探伤 评定等级 Ⅱ Ⅲ
检验等级 B级 B级
探伤比例 100% 20%
内部缺陷
射线探伤 评定等级 Ⅱ Ⅲ
检验等级 AB级 AB级
探伤比例 100% 20%
注: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确定:(1)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 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2)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 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
说明:根据结构的承载情况不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中将焊缝的质量为分三个质量等级。内部缺陷的检测一般可用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射线探伤具有直观性、一致性好的优点,过去人们觉得射线探伤可靠、客观。但是射线探伤成本高、操作程序复杂、检测周期长,尤其是钢结构中大多为T形接头和角接头,射线检测的效果差,且射线探伤对裂纹、未熔合等危害性缺陷的检出率低。超声波探伤则正好相反,操作程序简单、快速,对各种接头形式的适应性好,对裂纹、未熔合的检测灵敏度高,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钢结构内部质量的控制采用超声波探伤,一般已不采用射线探伤。
随着大型空间结构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薄壁大曲率T、K、Y型相贯接头焊缝探伤,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中给出了相应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和缺陷分级。网架结构焊缝探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的规定执行。
本规范规定要求全焊透的一级焊缝100%检验,二级焊缝的局部检验定为抽样检验。钢结构制作一般较长,对每条焊缝按规定的百分比进行探伤,且每处不小于200mm的规定,对保证每条焊缝质量是有利的。但钢结构安装焊缝一般都不长,大部分焊缝为梁一柱连接焊缝,每条焊缝的长度大多在250-300mm之间,采用焊缝条数计数抽样检测是可行的。
1.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角对接组合焊缝,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设计有疲劳验算要求的吊车梁或类似构件的腹板与上翼缘连接焊缝的焊脚尺寸为t/2,且不应小于10mm。焊脚尺寸的允许偏差为0-4 mm。
检查数量:资料全数检查;同类焊缝抽查10%,且不应少于3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焊缝量规抽查测量。
说明:以上1.对T型、十字型、角接接头等要求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为减少应力集中,同时避免过大的焊脚尺寸,参照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了对静载结构和动载结构的不同焊脚尺寸的要求。
2.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许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一类型焊缝按条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1条;每条检查1条,总抽查数不应少于10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定和钢尺检查,当存在疑义时,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
说明:以上考虑不同质量等级的焊缝承载要求不同,凡是严重影响焊缝承载能力的缺陷都是严禁的本条对严重影响焊缝承载能力外观质量要求列入主控项目,并给出了外观合格质量要求。由于一、二级焊缝的重要性,对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应有特定不允许存在 的要求,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对动载影响很大,故一级焊缝不得存在该类缺陷。
㈤ 焊接检验的方法哪些
用眼睛观察焊缝表面成型,
磁粉探伤,检验焊缝表面是否有裂纹
超声波探伤,X射线探伤,主要检验焊缝内部是否有夹渣、夹杂、气孔、未焊透、未融合等等缺陷。
咱可是专业搞焊接的。楼上几人简直就是胡扯呢。
㈥ 焊接工艺评定是如何进行的
在设计或选择坡口焊缝角度时,必须注意施焊可达性,其中主要考虑根部间隙、钝边和根部半径等参数。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选择出最合适的焊接坡口角度。以下是所虑因素:
(1)焊条电弧焊时,为了保证焊条能够接近接头根部,并能在多层焊时侧边熔合良好,当减小坡口角时,根部间隙必须增大。
注意,前者减小,可用较少的填充金属量。而后者增大,却增加填充金属量。研究发现,板厚δ<20mm时,用大坡口角度而用小根部间隙,δ>20mm时用小坡口角度大根部间隙的坡口形式才算经济的。
(2)根部间隙过小,根部难以熔透,并须采用较小规定的焊条,从而减慢焊接过程;若根部间隙过大,虽然应用衬垫可保证焊接质量,但需较多的填充金属,从而提高焊接成本,并增加焊接变形。
(3)熔化气体保护焊由于焊丝细,且使用特殊导电嘴,可以实现厚板(>200mm)L 形坡口的窄间隙(<10mm)的对接焊。
(4)开坡口的接头,不留钝边的坡口称锐坡口,背面无衬垫情况下焊接第一层焊道时极易烧穿,而且需用较多的填充金属,故一般都留钝边。钝边的高度以既保证熔透又不至烧穿为度。
焊条电弧焊V或U形坡口的钝边一般取0~3mm,双面V或U形坡口取0~2mm。埋弧焊的熔深比焊条电弧焊大,故钝边可适当加大以减小填充金属。
留钝边的接头,根部间隙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焊接工艺与焊接位置。在保证焊透的前提下,间隙尽可能小。平焊时,可允许用较大焊接电流,根部间隙可为零;立焊时根部间隙宜大些,焊厚板时可在3mm以上。
(5)J形或U形坡口上常做出根部半径,主要是为了在深坡口内焊条或焊丝能接近焊缝根部,并降低第一层焊道的冷却速度,以保证根部良好的熔合和成型。
焊条电弧焊时,根部半径一般取R=6~8mm,随板厚增加和坡口角减小而适当增大。
(6)若条件允许,板厚结构宜设计或选用双面开坡口的焊缝,双面V形焊缝不仅比单面V形焊缝少用一半的填充材料,而且可作两面交替焊接,把焊接角度控制到最小。
(7)背面无衬垫的对接接头,在钝边部位常有未焊透或夹杂等缺陷,一般都要求从背面进行清根。现广泛采用碳弧气刨方法清根。清根深度应确保露出无缺陷的焊缝金属,而且清根后的沟槽轮廓形状也应便于运条施焊。
(6)焊接工艺如何检测扩展阅读:
在电流、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坡口角度越大,熔深越深;坡口角度越小,熔深越小。
焊丝只要接触到被焊工件产生短路就会形成电弧开始溶化。但是,开有坡口焊缝的焊接,关键是焊丝在坡口的什么位置地方接触产生短路。用4.8mm直径焊丝做试验,在坡口夹角大小不同的焊缝里焊丝端部所伸到坡口内的位置是不同的。
夹角大,焊丝端部接近坡口根部近;相反,夹角小,焊丝端部离坡口根部距离就大。也就是说开有V形或Y形坡口的焊缝焊丝是在坡口斜坡面随着坡口夹角大小的变化所接触到不同的点产生短路。
而没有坡口的拼板对接缝焊丝端部是在钢板平面接触产生电弧开始融化。
1、电弧形状
当电流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弧的形状是不变的,而会随着坡口夹角的大小上下移动,不会发生左右的变化。很明显,在电弧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电弧熔化点到母材的距离相同。
坡口角度越小,电弧为保持原来形状,电弧上移,电弧下坡口根部的距离就越大;反之,坡口角度越大,电弧为保持原来形状,电弧下移,这个距离就越小。
由于电弧是由电压控制,电弧长度与电压成正比,随着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改变坡口角度,电弧所能到达坡口根部的距离明显不同。
2、穿深厚度
在12个不同角度坡口的试验中,穿透深度也是随着坡口角度大小的变化而变化的,30°~45°坡口形成了负数,50°正好为零,随着坡口角度的加大穿透深度也随着加大直至焊穿。
同时可以看出随着坡口角度由小到大,电弧至根部距离是由大变小,未融合深度也是由大变小,而穿透深度是由小变大。不难分析,角度越小,钝边需要随着减小甚至不留钝边,角度加大,钝边也要适当地加大。
所以角度大小与钝边成正比。根据以上分析,45°以下角度坡口留8mm钝边不能满足焊缝要求,需减小钝边厚度来保证焊缝质量,但是角变形较难控制。
70°以上角度坡口虽然能充分焊透,但是有些浪费材料。恰到好处的坡口角度与达到理想焊缝质量要求的坡口角度为50°~60°。
3、节能分析
以直径4.8mm焊丝,焊剂SJ101为例。
以每1m焊缝计算,板厚25mm,开V形坡口不留根。坡口角度分别为50°、60°、70°。试验结果显示:50°坡口需用焊丝1900g,焊剂1580g;60°坡口需用焊丝2294g,焊剂2276g;70°坡口需用焊丝2648g,焊剂2644g。
以40万t船为例。
对接焊缝约86600m,埋弧焊焊缝就以50km计算。50°坡口消耗焊丝95000kg,焊剂79000 kg;60°坡口消耗焊丝114700kg,焊剂113800kg;
70°坡口消耗焊丝132400kg,焊剂132200kg。另外在气能、电能、工时方面也有一定的节减,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场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