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胶粘剂—胶水的粘接工艺
胶水粘接工艺详解
胶水粘接工艺包含胶水选型、粘接接头设计、基材表面处理、施胶工艺及固化、可靠性测试与失效分析等步骤。
一、胶水选型
选型时需考虑被粘材料的种类、性质、使用环境与工作条件、性能要求、固化条件、成本等。材料的种类与性质决定粘接效果,不同胶水适用于不同基材。基材表面能的高低决定胶水是否易于粘接,低表面能的材料难以粘接,可通过表面处理改善。
二、粘接接头设计
胶接相比焊接、铆接、螺钉连接具有均匀应力分布、连接不同材料、适合连接薄材料、低温加工、防腐绝缘、无孔洞减小基材强度弱化等优点。但也有对高低温敏感、抗冲击及剥离强度低、蠕变趋势、固化时间长、表面处理需求、接头加工不可逆、热膨胀系数差异开裂等缺点。设计时需综合考虑,扬长避短。
三、基材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旨在提高粘接强度。机械处理清除基材表面污垢,增加粗糙度;化学处理去除油脂、污渍,提高表面能;物理处理如烘烤、电晕、低压等离子体增加表面能。处理方式需根据基材性质选择。
四、施胶工艺
胶水施胶方式有液体胶、固体胶、粘接薄膜、胶带等。根据胶水特性选择涂覆方法,确保均匀、一致的厚度。
五、固化与可靠性测试
固化方式分为物理固化与化学固化。物理固化如溶剂挥发、热熔胶加热、压敏胶施压等。化学固化包括常温化学反应、光照射、电子束照射、湿气固化。固化后需进行可靠性测试,包括模拟工作条件、接头失效分析与原因定位,以确保粘接强度及设计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胶水粘接工艺是确保材料粘接强度及可靠性的重要环节,需综合考虑材料性质、使用条件、成本等因素,遵循合理的设计原则,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和施胶工艺,最终通过固化和测试确保接头强度和稳定性。